báidí

白狄

拼音
bái dí
注音
ㄅㄞˊ ㄉㄧˊ

白狄的意思

词语解释

白狄bái dí

  1. 亦作“白翟”。

  2.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

引证解释

  1. 亦作“白翟”。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侯 败 狄 于 箕,郤缺 获 白狄子。”
    杜预 注:“白狄,狄 别种也。”
    史记·匈奴列传:“晋文公 攘 戎 翟,居于 河西 圁、洛 之间,号曰 赤翟、白翟。”
    宋•王禹偁 《贺胜捷表》:“言念 夏臺,古之 白翟,虽居沙漠,实近 崤函。”
    明•梁辰鱼 念奴娇·拟出塞》套曲:“白狄 临 关,黄河 夹地, 胡 儿千队此驰骋。”
    王国维 鬼方昆夷玁狁考》:“春秋 庄 閔 以后, 戎 号废而 狄 号兴,而 狄 之姓氏见于《左传》者实为 隗 姓…… 秦 汉•以后之 隗 姓皆 白狄 故地。”

国语辞典

白狄bái dí

  1. 春秋时狄族的一支。原在今陕西省延安、山西省介休境内,后东迁于今河北省境。因穿白色衣服,故称为白狄」。也作「白翟」。

网络解释

白狄

白狄,亦作白翟。我国古代汉族先民之一。其始见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即公元前627年,春秋前期主要分布于古雍州北部(今陕北一带)。前550年,东迁至今河北省石家庄一带(冀中),前507年其中的鲜虞氏建立中山国。

白狄的字义分解

  • 拼音 bái 部首总笔画 5

    白 [ bái ] 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 白色。白米。 2. 明亮。 白昼。白日做梦。 3. 清楚。 明白。不白之冤。 4. 纯洁。 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 空白。白卷。 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 白忙。白说。 7. 没有付出代价的。 白吃白喝。 8. 陈述。 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9. 与文言相对。 白话文。 10. 告语。 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11. 丧事。 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12. 把字写错或读错。 白字(别字)。 13. 政治上反动的。 白匪。白军。 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 白族。白剧。 15.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7

    狄 [ dí ] 1. 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 2. 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3. 古代最下级的官吏。 4. 有力的麋鹿。 5. 古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 6. 姓。 [更多解释]

白狄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白狄的相关词语

【白狄】的常见问题

  1. 白狄的拼音是什么?白狄怎么读?

    白狄的拼音是:bái dí
    点击 图标播放白狄的发音

  2. 白狄是什么意思?

    白狄的意思是:春秋时狄族的一支。原在今陕西省延安、山西省介休境内,后东迁于今河北省境。因穿白色衣服,故称为「白狄」。也作「白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