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nzhèng

寒症

拼音
hán zhèng
注音
ㄏㄢˊ ㄓㄥˋ
反义词
热症

寒症的意思

词语解释

寒症hán zhèng

  1. 中医指畏寒、不怕热、手足冷、不口渴腹泻脉搏迟缓综合症状

    symptoms caused by cold factors (e.g.chill,slow pulse,etc.);

引证解释

  1. 中医指感受寒邪,或机体机能低下出现的症状。表现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苔白而滑润,脉沉迟等。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谁知 刘璞 因冒风之后出汗虚了,变为寒症人事不醒,十分危篤。”

国语辞典

寒症hán zhèng

  1. 中医把患者口不渴、畏寒、不怕热、手足冷、腹泻脉象沉迟、舌苔白滑等症状称为寒症」。

    热症

网络解释

寒症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如寒邪外束,卫阳受损出现恶寒,寒邪中里伤阳而出现各脏腑寒象、身寒肢冷,呕吐清水,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痰涎稀薄等。

(2)寒性凝滞主痛:寒使机体气血凝滞、运行不畅,因而疼痛,如外感寒邪周身疼痛;寒中胃肠则脘腹疼痛:侵犯骨节则骨节疼痛。

(3)寒性收引:寒在皮毛腠理,则毛窍收缩、卫阳郁闭出现恶寒、无汗、寒客血脉则血脉收缩而显紧脉;寒在筋骨经络,则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

(4)寒邪由表入里易于化热:寒邪使腠理闭寒,阳不能泄,阳气内闭而化热,或邪正相争,阳盛于外;或邪传阳明.入里化热。

(1)外寒:寒邪由外侵入机体而致病。

伤寒:外感寒邪,客于肌表,营卫运行不畅,腠理闭阻,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身痛、苔白、脉浮紧。治宜辛温解表。

② 寒痹:寒邪伤络或筋骨、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四肢拘急,屈伸不利,得热痛减,遇寒加剧,治宜温经散寒。

③中寒:寒邪直接伤里,腹痛腹泻、肠鸣、呕吐清水,或战栗身凉,四肢冷,脉伏,治宜温中散寒。

(2)内寒;:阳气虚弱后各脏腑功能低下,衰退出现阳虚里证,畏寒肢冷,气短、唇青、腹胀便溏。纳差,腰脊冷痛,小便频数男子阳痿女子带下清稀。

表恶寒者温之,内中者劫之。表证见伤寒例。

正治主乎温散,桂枝、四逆辈。甚者,三建霹雳散。有卒中天地之寒,口伤生冷之物。

从治热药加凉剂引之,或热药冷冻饮料。经曰从而逆之。

反攻蜜煎乌头之类。

灸阴寒及下陷脉绝者,宜灸之。

熨寒郁作痛,灰包熨之。

气虚中寒,脉沉迟弱,于补中益气加桂,甚者加附子

下寒积怫郁作痛,桂枝大黄汤,逆而从之。

寒气结搏,附子类。温热而不回者,用金液丹、二气丹,壮益阳气。

各经主治药

肝(气,吴茱萸;血,当归) 心(气,桂心;血,同上) 脾(气,吴茱萸;血,同上)肺(气,麻黄;血,干姜) 肾(气,细辛;血,附子) 胆(气,生姜,血,川芎) 大肠(气,白芷;血,秦艽) 小肠(气,茴香;血,玄胡) 三焦(气,黑附;血,川芎) 膀胱(气,麻黄;血,桂枝) 心包络(气,附子;血,川芎)。

寒症的字义分解

  • 拼音 hán 部首总笔画 12

    寒 [ hán ] 1. 冷,与“暑”相对。 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2. 害怕。 寒心。 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 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更多解释]

  • 拼音 zhèng,zhēng 部首总笔画 10

    症 [ zhèng ] 1. 病,病状。 病症。症状。症候。不治之症。对症下药。 症 [ zhēng ] 1. 〔~结〕a.腹内结块的病;b.喻问题难解决的关键。 2. (癥) [更多解释]

寒症的分字组词

寒症的相关词语

【寒症】的常见问题

  1. 寒症的拼音是什么?寒症怎么读?

    寒症的拼音是:hán zhèng
    点击 图标播放寒症的发音

  2. 寒症是什么意思?

    寒症的意思是:中医把患者口不渴、畏寒、不怕热、手足冷、腹泻、脉象沉迟、舌苔白滑等症状称为「寒症」。

  3. 寒症的反义词是什么?

    寒症的反义词是: 热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