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ēngzhī

征知

拼音
zhēng zhī
注音
ㄓㄥ ㄓ
繁体
徵知

征知的意思

词语解释

征知zhēng zhī

  1. 古代哲学概念。谓通过“心”的思维活动,对耳、目、鼻、口等感官得来的认识进行分类辨别取舍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

引证解释

  1. 古代哲学概念。谓通过“心”的思维活动,对耳、目、鼻、口等感官得来的认识进行分类、辨别取舍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

    荀子·正名:“心有徵知。徵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接於五官曰受,受者谓之当簿,传於心曰想,想者谓之徵知。”

网络解释

征知

中国战国末期荀子的认识论范畴,见于《荀子·正名》。荀子把认识过程区分为“天官当薄其类”和“心有征知”两个阶段前者人们天然具备感觉器官接触各类事物后形成感性认识的阶段,后者指人们天然具备的思维器官对感性认识加以验证、辨别和取舍的理性认识阶段。

荀子把“当薄其类”和“征知规定为这两个阶段中作用不同而又互相依赖的两种认识能力,并特别强调征知”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荀子认为认识虽然开始于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接触,即“缘天官”,但如果“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因此,思维器官有发动支配感觉器官以追求知识、进行认识活动的能动作用。客观事物在不同条件表现出来现象极其复杂的,如果仅看表面现象,就可能假象迷惑产生错觉。因此,“征知”表现为思维器官辨别真伪、验证知识的作用。由于感觉器官“各有接触而不能互相代替”,仅凭闻见,就会产生认识上的片面性。因此,“征知”还表现为思维器官对感性材料进行综合整理以形成整体认识的概括作用。

荀子以“当薄其类”为基础、以“征知”为指导的认识路线克服狭隘经验论的局限性发展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征知的字义分解

  • 拼音 zhēng 部首总笔画 8

    征 [ zhēng ] 1. 远行。 长征。征途。征夫。征人。征衣。征帆(远行的船)。 2. 用武力制裁,讨伐。 征服(用力制服)。征讨。征伐。征战(出征作战)。南征北战。 3. 召集。 征兵。征募(招募兵士)。征集兵马。 4. 收集。 征税。征粮。 5. 招请,寻求。 征求。征稿。征婚。征聘(招聘)。征询(征求意见)。 6. 证明,证验。 征引(引用,引证)。信而有征。 7. 表露出来的迹象。 特征。征候。 [更多解释]

  • 拼音 zhī,zhì 部首总笔画 8

    知 [ zhī ] 1. 晓得,明了。 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 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 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 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 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 故知(老朋友)。 知 [ zhì ] 1. 同“智”,智慧。 [更多解释]

征知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征知的相关词语

【征知】的常见问题

  1. 征知的拼音是什么?征知怎么读?

    征知的拼音是:zhēng zhī
    点击 图标播放征知的发音

  2. 征知是什么意思?

    征知的意思是:古代哲学概念。谓通过“心”的思维活动,对耳、目、鼻、口等感官得来的认识进行分类、辨别、取舍,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