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yángbáifàrén

上阳白发人

拼音
shàng yáng bái fà rén
注音
ㄕㄤˋ ㄧㄤˊ ㄅㄞˊ ㄈㄚˋ ㄖㄣˊ
繁体
上陽白髮人

上阳白发人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上阳白发人shàng yáng bái fà rén

  1. 新乐府曲名。此题系李绅首创,原诗久佚

引证解释

  1. 唐•新乐府曲名。此题系 李绅 首创,原诗久佚。 白居易 曾作《上阳白髮人》,序云:“天宝 五载已后杨贵妃 专宠后宫人无復进幸矣,六宫美色者,輒置别所, 上阳 其一也。按,诗题一本作“上阳人”。又 元稹 亦有上阳白发人诗。皆伤宫女之苦。

    贞元尚存焉。”

上阳白发人的字义分解

  • 拼音 shàng,shǎng 部首总笔画 3

    上 [ shàng ]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 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 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 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 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 上街。 6. 向前进。 冲上去。 7. 增加。 上水。 8. 安装,连缀。 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 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 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 上弦。 12. 登载,记。 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 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 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 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上 [ shǎng ] 1. 〔~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更多解释]

  • 拼音 yáng 部首总笔画 6

    阳 [ yáng ] 1. 明亮。 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 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图形:⚊(U+268A)。 3. 指“太阳”。 阳光。阳面。阳历。向阳。夕阳。 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 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5. 温暖。 阳春。 6. 外露的,明显的。 阳沟。阳奉阴违。 7. 凸出的。 阳文图章。 8. 关于活人的。 阳间(人世间)。阳宅。阳寿。 9. 带正电的。 阳极。阳电。阳离子。 10. 男性生殖器。 阳痿。 11. 古同“佯”,假装。 12.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bái 部首总笔画 5

    白 [ bái ] 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 白色。白米。 2. 明亮。 白昼。白日做梦。 3. 清楚。 明白。不白之冤。 4. 纯洁。 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 空白。白卷。 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 白忙。白说。 7. 没有付出代价的。 白吃白喝。 8. 陈述。 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9. 与文言相对。 白话文。 10. 告语。 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11. 丧事。 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12. 把字写错或读错。 白字(别字)。 13. 政治上反动的。 白匪。白军。 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 白族。白剧。 15.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fā,fà 部首总笔画 5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 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 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 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 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 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 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 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 发面。 9. 显现,显出。 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 发动。 11. 引起,开启。 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 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 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更多解释]

  • 拼音 rén 部首总笔画 2

    人 [ rén ]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 人类。 2. 别人,他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 丢人,文如其人。 [更多解释]

上阳白发人的分字组词

相关词语

【上阳白发人】的常见问题

  1. 上阳白发人的拼音是什么?上阳白发人怎么读?

    上阳白发人的拼音是:shàng yáng bái fà rén
    点击 图标播放上阳白发人的发音

  2. 上阳白发人是什么意思?

    上阳白发人的意思是:唐新乐府曲名。此题系李绅首创,原诗久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