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shū

正书

拼音
zhèng shū
注音
ㄓㄥˋ ㄕㄨ
繁体
正書

正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正书zhèng shū

  1. 书体名。也叫楷书真书相传正书始于东汉·王次仲,完备三国·魏·钟繇。旧时指“经”、“史”一类的书。别于小说戏曲一类的“闲书”。

引证解释

  1. 书体名。也叫楷书、真书。相传正书始于 东汉•王次仲,完备于 三国 魏 锺繇。

    《法书要录》卷二引 南朝•梁 庾元威 《论书》:“所学正书,宜以 殷钧,范怀约 为主方正循纪,修短合度。”
    唐•岑文本 《伊阙佛龛碑》:“高一丈六寸,广六尺六寸五分,三十二行,行五十一字,正书。”
    宣和书谱·正书叙论》:“在 汉•建初 有 王次仲 者,始以隶字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是也。”
    宋•高宗 《翰墨志》:“晋•汝阴 太守 李矩 妻,善 钟 法,能正书入妙。”
    朱自清说文解字:“隶书方整,去了挑笔,又变为‘正书’,这起于 魏 代。 晋•唐 之间却称为‘隶书’,而称 汉•隶为‘八分书’。 晋•代也称为‘楷书’。 宋•代又称为‘真书’。正书本也是扁方的,到 陈 隋 的时候渐渐变方了。到了 唐 代,又渐渐长了。”

  2. 旧时指“经”、“史”一类的书。别于小说、戏曲一类的“闲书”。

    唐•刘知几 《史通·疑古》:“夫惟 益 与 伊尹 受戮,并於正书,犹无其证。”
    唐•刘知几 《史通·六家:“至若职方之言,与《周官》无异时训之説,比月令多同。斯百王正书五经之别録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从来正书上面説, 孔子 貌似 阳虎,以致 匡 人之围,是恶人像了圣人。”

国语辞典

正书zhèng shū

  1. 一种汉字书体。由隶书演变而来。参见「楷书」条。

  2. 旧时经、史一类传承道统书籍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从来正书上面说,孔子貌似杨虎,以致匡人之围。」

网络解释

正书

书体名。也叫楷书﹑真书。相传正书始于东汉王次仲,完备于三国魏锺繇。旧时指"经"﹑"史"一类的书。别于小说﹑戏曲一类的"闲书"。

正书的字义分解

  • 拼音 zhèng,zhēng 部首总笔画 5

    正 [ zhèng ] 1. 不偏斜,与“歪”相对。 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 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 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 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 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 正面。正本。 7. 纯,不杂。 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 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 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 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 正数(shù)。 12. 姓。 正 [ zhēng ] 1.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更多解释]

  • 拼音 shū 部首总笔画 4

    书 [ shū ] 1. 成本的著作。 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 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3. 文件。 证书。说明书。 4. 写字或写的字。 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5. 写文章。 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6. 字体。 草书。隶书。楷书。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 说书。听书。 [更多解释]

正书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正书的相关词语

【正书】的常见问题

  1. 正书的拼音是什么?正书怎么读?

    正书的拼音是:zhèng shū
    点击 图标播放正书的发音

  2. 正书是什么意思?

    正书的意思是:①.一种汉字书体。由隶书演变而来。参见「楷书」条。②.旧时经、史一类传承道统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