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六的词语

共 764 条词语 ,只显示前10页 ,当前第 4 页

  • 六卿

    liù qīng

    ①.上古天子有六军,六军之主将称“六卿”。②.指六官。《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春秋末,宋国亦设六卿之官,其官名与周稍异。《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于是皇缓为右师,皇非我为大司马,皇怀为司徒,灵不缓为左师,乐茷为司城,乐朱鉏为大司寇,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后用以泛称朝廷重臣。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威重于六卿,富累于陶卫,舆服僭于王公,宫室溢于制度。”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闻之前典,岂有六卿之胄,纳女于管库之人?”隋唐后亦用以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③.指春秋时晋之范、中行、知、赵、韩、魏六氏。④.谓卿六人。⑤.见“六大”。 [查看详情]

  • 六卿分晋

    liù qīng fēn jìn

    春秋后期,晋国·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卿秉持国政,并相继改革田亩制、税制,图谋富强,相互兼并,导致晋室瓦解,最后分立为赵、韩、魏三国,史称“六卿分晋”。 [查看详情]

  • 六寝

    liù qǐn

    古天子的宫寝有六:路寝一,小寝五。 [查看详情]

  • 六区

    liù qū

    谓上下四方。 [查看详情]

  • 六典

    liù diăn

    ①.谓古代六方面的治国之法。②.隋宫廷中的女官。③.《唐六典》的省称。 [查看详情]

  • 六丁

    liù dīng

    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 [查看详情]

  • 六点儿

    liù diăn er

    天的隐语。牙牌中幺数为地,六数为天。 [查看详情]

  • 六儿

    liù ér

    杂剧中家僮的通称,犹婢女之称“梅香”。 [查看详情]

  • 六度

    liù dù

    ①.谓天、地、春、夏、秋、冬乃万物之制度。②.佛教语。又译为“六到彼岸”。“度”是梵文pāramitā(波罗蜜多)的意译。指使人由生死之此岸度到涅盘(寂灭)之彼岸的六种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禅定)、智慧(般若)。 [查看详情]

  • 六丁六甲

    liù dīng liù jiă

    指六丁神和六甲神。 [查看详情]

  • 六队

    liù duì

    王莽时所设的六个行政区。队,通“遂”。 [查看详情]

  • 六耳不通谋

    liù ěr bù tōng móu

    见“六耳不同谋”。 [查看详情]

  • 六蕃

    liù fān

    唐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 [查看详情]

  • 六法

    liù fă

    ①.谓规、矩、权、衡、准、绳。②.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谓绘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后以为中国绘画的总法则和代称。③.佛教谓六法戒。其说不一,撮其要者有:(1)谓染心相触,盗人四钱,断畜生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2)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3)谓不尊敬佛,为尊敬法,不尊敬僧,不尊敬戒,不尊敬定,不尊敬诸善知识。④.佛教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为“六法”。 [查看详情]

  • 六分

    liù fēn

    ①.谓六分之一。②.谓六分长,一寸的十分之六。③.谓十分之六。④.谓分为六等份。 [查看详情]

  • 六房

    liù fáng

    ①.谓同宗的六支族。房,宗族的分支。②.宋门下省设六房:孔目房、吏房、户房、兵房、礼房、刑房,由给事中分治。见《宋史·职官志一》。元、明、清之州县衙门亦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后遂以为地方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查看详情]

  • 六蜚

    liù fēi

    见“六飞”。 [查看详情]

  • 六飞

    liù fēi

    ①.亦作“六騑”、“六蜚”。古代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故名。《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六马之疾若飞。”《汉书·爰盎传》作“六飞”。后因以指称皇帝的车驾或皇帝。②.喻帝位或皇权。③.“六月飞霜”之省。④.指飞雪。 [查看详情]

  • 六辅渠

    liù fǔ qú

    古代关中地区六条人工灌溉渠道的总称。 [查看详情]

  • 六辅

    liù fǔ

    谓西汉的畿辅六郡。 [查看详情]

  • 六服

    liù fù

    ①.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孔颖达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王莽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宁;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大雅·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②.指周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③.指周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查看详情]

  • 六符

    liù fú

    谓三台六星的符验。《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不可不省。”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后用为称颂朝廷或辅臣之词。 [查看详情]

  • 六根清浄

    liù gēn qīng jìng

    佛教谓修行者的六根不染着六尘为“六根清浄”。 [查看详情]

  • 六庚

    liù gēng

    传说主灾害的神兽名。 [查看详情]

  • 六根

    liù gēn

    佛教用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罪恶之根。 [查看详情]

  • 六更

    liù gēng

    宋宫中更漏较民间为短,宫中五更,民间才四更。宫中五更过后,梆鼓交作,始开宫门,俗称之六更。 [查看详情]

  • 六宫

    liù gōng

    古代皇后的寝宫,正寝一,燕寝五,合为六宫。 [查看详情]

  • 六弓

    liù gōng

    六种弓。 [查看详情]

  • 六谷

    liù gǔ

    ①.古时指稻、黍、稷、梁、麦、苽六种农作物。②.〈方〉:玉米。 [查看详情]

  • 六功

    liù gōng

    六种功绩。 [查看详情]

  • 六官

    liù guān

    ①.周六卿之官。《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国之政,总称六官或六卿。②.隋唐后中央政权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书总称六官。 [查看详情]

  • 六关

    liù guān

    ①.六个关卡。《左传·文公二年》:“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杜预注:“塞关、阳关之属凡六关,所以禁絶末游,而废之。”一说关卡名。②.指作诗应把握的六个主要之点。 [查看详情]

  • 六筦

    liù guăn

    西汉末年王莽为增加税收所实行的财政经济政策。即酒、盐、铁专卖,铸钱和收山泽税。见《汉书·王莽传中》。亦作“六管”。 [查看详情]

  • 六馆

    liù guăn

    ①.国子监之别称。唐制,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馆。宋元以后,渐加合并,以至仅存国子一学,但后世仍以六馆指国子监。②.谓清之实录馆、文颖馆、国史馆、四库全书馆、四库会要馆、内廷方略馆。 [查看详情]

  • 六国贩骆驼

    liù guó fàn luò tuó

    犹言到处揽生意。比喻喜欢多事。 [查看详情]

  • 六贵

    liù guì

    指南朝齐废帝东昏侯所宠信之萧遥光、萧坦之、徐孝嗣、刘暄、江祏、江祀六人。 [查看详情]

  • 六骸

    liù hái

    谓身首四肢。 [查看详情]

  • 六国

    liù guó

    指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 [查看详情]

  • 六合靴

    liù hé xuē

    旧时帝王的一种常用靴。 [查看详情]

  • 六合城

    liù hé chéng

    隋·何稠创制的行军所用活动木城。 [查看详情]

  • 六合被

    liù hé bèi

    后唐·庄宗所制的锦被名。 [查看详情]

  • 六号

    liù hào

    古代对三种神祇和三种祭品各有美称,合称“六号”。 [查看详情]

  • 六候

    liù hòu

    谓六种占梦之法。 [查看详情]

  • 六翮

    liù hé

    ①.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②.指鸟。 [查看详情]

  • 六瑚

    liù hú

    商代盛黍稷的六祭器。瑚,祭器名。 [查看详情]

  • 六和塔

    liù hé tă

    ①.亦称“六合塔”。②.在浙江省杭州市城南钱塘江边月轮山上。塔为八角形,外观十三级,内分七层,高约六十米。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吴越王钱俶建以镇江潮,其地旧有六和寺,故名。历代屡毁屡修。解放后重加修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杭州市名胜之一。 [查看详情]

  • 六极

    liù jí

    ①.谓六种极凶恶之事。②.谓上下四方。③.谓命、丑、福、赏、祸、罚。④.中医学名词。即气极、血极、筋极、骨极、精极、髓极,均为虚劳重症。 [查看详情]

  • 六画

    liù huà

    ①.亦称“六位”。②.以《易》之每卦为六画,故名。 [查看详情]

  • 六花阵

    liù huā zhèn

    唐·李靖本诸葛亮八阵法创制的阵法。 [查看详情]

  • 六疾馆

    liù jí guăn

    南朝·齐·文惠太子·萧长懋所建馆名。 [查看详情]

  • 六计

    liù jì

    ①.古代考察官吏的六项内容。②.指六出奇计。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陈平﹞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 [查看详情]

  • 六籍奴婢

    liù jí nú bì

    隋·王通著《文中子》,以孔子自比,唐·刘蕡谓“若以人望,《文中子》于六籍,犹奴婢之于郎主耳。”后人遂以《文中子》为“六籍奴婢”。参阅宋·钱易《南部新书》戊、张洎《贾氏谭录·六籍奴婢》。 [查看详情]

  • 六籍

    liù jí

    ①.即六经。②.佛教著作《大般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圆觉经》、《楞严经》,号称禅家六籍。 [查看详情]

  • 六峜

    liù fă

    《管子·轻重戊》:“虙戏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旧注谓“峜”即计数之“计”,六计,犹《周髀算经》之类。清洪颐煊、庄述祖谓“峜”当作“佱”,乃古文“法”字。近人闻一多谓“佱”假借为“法”,六法,即《易通卦验》所云干、离、艮、兑、坎、坤。郭沫若以“六峜”古本作“大陆”,“峜”乃“坴”之讹,“大坴”,即乾坤六法。参阅郭沫若等《管子集校》。 [查看详情]

  • 六际

    liù jì

    犹六合。 [查看详情]

  • 六骥

    liù jì

    ①.谓驾车的六骏马。②.相传羲和为日御,驾六龙,故亦以“六骥”比喻日光、光阴。 [查看详情]

  • 六珈

    liù jiā

    古贵族妇女发簪上的玉饰。 [查看详情]

  • 六见

    liù jiàn

    谓周时诸侯见天子的六种形式:朝、宗、觐、遇、会、同。 [查看详情]

  • 六甲天书

    liù jiă tiān shū

    道教编造的一种据称可以驱遣鬼神、呼风唤雨的法术秘籍,常见于旧小说、戏曲。 [查看详情]

  • 六家七宗

    liù jiā qī zōng

    佛教语。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