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

复制

ㄌㄚˋ ㄌㄚˊ

正文・子集下刀部共9画
康熙字典

正文子集下

刀部

9画

U+524C

剌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刀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4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140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68頁,第10

唐韻》:盧達切;《集韻》、《韻會》、《正韻》:郎達切,𡘋音辢。
說文》:戾也。从束、从刀。刀者,剌之也。〔徐曰〕剌,乖違者莫若刀也。
前漢・杜欽傳》:無乖剌之心。

又,〈武五子傳〉:李姬生燕剌王旦。〔註〕師古曰:諡法,暴戾無親曰剌。

又,張衡〈思𤣥賦〉:彎威弦之撥剌。〔註〕張弓聲。

又,李白詩:雙腮呀呷髫鬣張,跋剌銀盤欲飛去。〔註〕魚躍聲。

又,《韻補》叶力蘖切,音列。白居易〈桐花〉詩:風𠋫一參差,榮枯遂乖剌;况吾北人情,不耐南方熱。
韻會》:从約束之束从刀,與刺字不同。

注解

〔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刀部

〔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à、lá,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束、刂,五行属

〔剌〕字造字法是会意。从束,从刀。本义是乖戾;违背。

〔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à] ⑴ 违背常情、事理 [lá] ⑴ 同“拉”。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