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

复制

ㄌㄧˋ

正文・丑集上口部共6画
康熙字典

正文丑集上

口部

6画

U+540F

吏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09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76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104頁,第1

唐韻》:力置切;《集韻》、《韻會》:良志切;《正韻》:力地切,𡘋音利。
說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徐鍇曰:吏之治人,心主於一,故从一。
書・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禮・曲禮》: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𢷤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
左傳・成二年》:王使委于三吏。〔註〕三吏,三公也。

又,《韻會》:府史之屬亦曰吏。
周禮・天官・大宰》八則:三曰廢置以馭其吏。
前漢・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爲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爲少吏。〔註〕師古曰:吏,理也,主理其縣內也。

又,姓。
正字通》:漢吏宗,王莽時人。

又,《五音集韻》:神至切,音示──奉也、職事也、勞也。

說文》本作叓。

注解

〔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吏〕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一、史、;、𰀉、又、!、𠮛、乂,五行属

〔吏〕字造字法是会意。甲骨文。从手( 又 ),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是官吏。

〔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ì] ⑴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⑵ 旧指小公务员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