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

复制

ㄋㄧˊ

正文・寅集上尸部共5画
康熙字典

正文寅集上

尸部

5画

U+5C3C

尼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尸部

武英殿刻本: 第709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300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239頁,第5

廣韻》、《集韻》、《韻會𡘋女夷切,音泥。
說文》:从後近之也,从尸,匕聲。徐鍇曰:尼猶昵也。
廣韻》又和也。又先師孔子仲尼《家語》:顏氏禱於尼丘而孔子生,故字曰仲尼。尼丘,山名。

又,女僧也。釋典有比丘尼。

又,《集韻》、《類篇》:尼質切;《韻會》、《正韻》:女乙切,𡘋音匿。
爾雅・釋詁註》尼者近也,引《尸子》悅尼而來遠。孔穎達曰:尼,近也。通作昵。

又,《五音集韻》:乃禮切,音伱。
爾雅・釋詁》:尼,定也。〔註〕止也,止亦定也。
孟子》止或尼之,今讀泥去聲,義同。尼猶曳止之也,別作柅。

注解

〔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尸部

〔尼〕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尸、匕,五行属

〔尼〕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尸,匕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个人亲昵的样子。本义是亲近,亲昵。

〔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í] ⑴ 梵语“比丘尼”的简称,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⑵ 古同“昵”,相近,亲近。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