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

复制

ㄐㄧˇ

正文・卯集中戈部共12画
康熙字典

正文卯集中

戈部

12画

U+621F

戟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戈部

武英殿刻本: 第989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413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359頁,第9

古文:

廣韻》:几據切;《集韻》:訖逆切,𡘋音㻷──有枝兵也。
增韻》:雙枝爲戟,單枝爲戈。
釋名》:戟,格也,傍有枝格也。
典略》:周有雍狐之戟。
周禮・冬官・考工記》: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註〕戟,今三鋒戟也。內長四寸半,胡長六寸,援長七寸半。

又,地名。
戰國策》:秦舉安邑,而塞女戟。〔註〕女戟在太行西。

又,與棘通。
周禮・天官・掌舍棘門》〔註〕:以戟爲門。
左傳・隱十一年》:子都拔棘以逐之。〔註〕棘戟也。
禮・明堂位》:越棘大弓。〔註〕棘戟同。

又,《韻補》叶訖約切,音腳。
詩・秦風》:脩我矛戟,與子偕作。揚子《𤣥》:比禮爲甲,冠矜爲戟。被甲荷戟,以威不恪。

說文》作𢧢

卷目考證・卯集中 部首戈部

愛日堂藏本: 第239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48頁,第20

比禮爲甲。

謹照揚子原文比禮改比札。

注解

〔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戈部

〔戟〕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龺、戈,五行属

〔戟〕字造字法是会意。从戈,从榦( gàn )省。本义是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ǐ] ⑴ 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