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

复制

tuō ㄊㄨㄛ

正文・卯集中手部共7画
康熙字典

正文卯集中

手部

7画

U+6258

托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00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417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364頁,第16

集韻》、《韻會𡘋闥各切──同「」。見拓字註。

又,不托,與餺飥通。
五代史・李茂貞傳》:一日食粥,一日食不托。歐陽脩《歸田錄》:唐人謂湯餠爲不托。

又,柈名。宋曰托子,今曰托盤。

注解

〔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托〕字拼音是tuō,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乇,五行属

〔托〕字造字法是形声。左形,右声。本字是“乇”( zhé ),小篆字形,象形。象初生的嫩芽,“一”表地面,枝叶有根,有所寄托。后加“手”作“托”。汉字简化后,“托”又兼代“託”字。本义是寄托。

〔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uō] ⑴ 用手掌承着东西⑵ 陪衬,铺垫⑶ 承着器物的东西⑷ 寄,暂放⑸ 请求、帮助⑹ 借故推诿躲避⑺ 依赖⑻ 委任⑼ 压强单位。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