殍

复制

piǎo ㄆㄧㄠˇ

正文・辰集下歹部共11画
康熙字典

正文辰集下

歹部

11画

U+6B8D

殍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歹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88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580頁,第34

標點整理本: 第530頁,第9

廣韻》:平表切;《集韻》、《韻會》:被表切,𡘋音摽──餓死曰殍。或作𦹡,亦作𦭼
前漢・食貨志贊》「塗有餓𦭼」,與殍同。

又,通作莩。
孟子》:野有餓莩。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芳無切,音敷──義同。白居易〈坐隅〉詩「俱化爲餓莩」,莩作夫字押,是也。

集韻》:或从耳作𦖀

又,《廣韻》:符鄙切;《集韻》:部鄙切,𡘋音痞──義同。一曰草木枯落也。或作𣧶

韻會》:按,《說文𠬪音皫──物落也。凡从𠬪者皆當作𠬪,从爪、从又。今變爲孚,轉寫訛耳。本非孚信之孚,然今經史承訛,難遽攺,故韻書𡘋兩存之。

注解

〔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歹部

〔殍〕字拼音是piǎ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歹、孚,五行属

〔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iǎo] ⑴ 饿死,饿死的人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