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

复制

bǐng ㄅㄧㄥˇ

正文・巳集中火部共9画
康熙字典

正文巳集中

火部

9画

U+70B3

炳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98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669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619頁,第1

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𡘋音丙。
說文》:明也。
玉篇》:明著也。
易・革卦》: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又,《集韻》:百猛切,音浜──義同。

又,陂病切,音柄──火明也。

又,叶彼兩切。揚子《𤣥》:彪如在上,天文炳也;鴻文無𫈣,恣意往也。郭璞《山海經・畢方贊》:畢方赤文,離精是炳;旱則高翔,鼓翼陽景。景,于兩切。

玉篇》亦作昺,《集韻》或作昞。

注解

〔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炳〕字拼音是bǐ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火、丙,五行属

〔炳〕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火,丙声。本义是光明,明亮。

〔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ǐng] ⑴ 光明,显著⑵ 点,燃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