玦

复制

jué ㄐㄩㄝˊ

正文・午集上玉部共9画
康熙字典

正文午集上

玉部

9画

U+73A6

玦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玉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40頁,第17

同文書局本: 第728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680頁,第4

唐韻》、《集韻》、《韻會》:古穴切;《正韻》:居穴切,𡘋音決。
說文》:玉佩也。
廣韻》:佩如環而有缺,逐臣待命於境,賜環則返,賜玦則絕──義取訣。
史記・項羽紀》:范增數以手循玦示項羽。
前漢・五行志》:佩之金。〔註〕師古曰:半環曰玦。
白虎通》:君子能決斷則佩玦。玦,環之不周也。

又,射者著於右手大指以鉤弦者亦謂之玦。
禮・內則》:右佩玦。
詩・衞風》童子佩韘〔傳〕:韘,玦也。〔疏〕玦,挾矢時所以持弦飾也。〔釋文〕玦,本又作決。〈小雅〉:決拾既佽。

又,《詩話》:紫玉玦,茶也;烏玉玦,墨也。蘇軾〈謝惠茶〉詩:空煩赤泥印,遠致紫玉玦。孫莘老〈寄墨〉詩:近者唐夫子,遠致烏玉玦。

集韻》或作璚。

注解

〔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玦〕字拼音是ju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夬,五行属

〔玦〕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玉,夬( guài )声。本义是环形而有缺口的佩玉。

〔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ué] ⑴ 半环形有缺口的佩玉,古代常用以赠人表示决绝⑵ 戴于右拇指助拉弓弦之器。俗称“扳指”。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