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

复制

zèng ㄗㄥˋ

正文・午集上瓦部共17画
康熙字典

正文午集上

瓦部

17画

U+7511

甑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瓦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96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752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705頁,第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子孕切,增去聲。
說文》:甗也。
廣韻》:《古史考》曰:黃帝始作甑。
韻會》:𩰿屬也。甗無底曰䰝。
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甑實二鬴,厚半寸。〔註〕量六斗四升曰鬴。
史記・項羽紀》:皆乗船,破釜甑,燒廬舍。

又,攀倒甑,草名。
本草綱目》:生郊野,葉如薄荷,治風熱,遇煩渴狂躁諸症,擣汁服,效。

又,《集韻》:慈陵切,音繒──炊器。

卷目考證・午集上 部首瓦部

愛日堂藏本: 第446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59頁,第3

《史記・項羽紀》皆乗船,破釜甑。

謹照原文乗船改沈船。

注解

〔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瓦部

〔甑〕字拼音是zè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曾、瓦,五行属

〔甑〕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瓦,曾声。从瓦,表示是陶制品。本义是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 ([En.] 食物)。

〔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èng] ⑴ 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⑵ 〔~子〕现在蒸饭用的木制桶状物,有屉而无底。⑶ 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