祓

复制

ㄈㄨˊ

正文・午集下示部共10画
康熙字典

正文午集下

示部

10画

U+7953

祓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13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841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801頁,第19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敷勿切,音拂──除災求福也。又,潔也、除也。
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註〕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
左傳・襄二十五年》:祝祓社。

又,司馬相如〈封禪書〉:祓飾厥文。〔師古註〕祓飾者,除去舊事,更飾新文。

又,《五音集韻》:方肺切,音廢──義同。

又,縣名,在琅邪郡。

又,通作茀。
爾雅・釋詁》:祓,福也。〔註〕《》祓祿爾康矣,今《》本作茀。

又,通作弗。
詩・大雅》:以弗無子。〔註〕弗之言祓也──祓除其無子之疾。

卷目考證・午集下 部首示部

愛日堂藏本: 第477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59頁,第61

《爾雅・釋詁》祓,福也。〔註〕詩,祓祿爾康矣。

謹照原文爾祿改祿爾。

注解

〔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示部

〔祓〕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礻、犮,五行属

〔祓〕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示”,表示与祭神有关。本义是古代为除灾求福而举行的一种仪式。

〔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ú] ⑴ 古代用斋戒沐浴等方法除灾求福,亦泛指扫除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