竝

复制

bìng ㄅㄧㄥˋ

正文・午集下立部共10画
康熙字典

正文午集下

立部

10画

U+7ADD

竝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立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81頁,第22

同文書局本: 第870頁,第39

標點整理本: 第833頁,第33

廣韻》:蒲迥切;《集韻》、《正韻》:部迥切,𡘋音倂。
類篇》:倂也、比也、皆也、偕也。
書・立政》:以竝受此丕丕基。
詩・齊風》:竝驅從兩肩兮。
禮・禮運》:聖人參於天地,竝於鬼神。

又,《類篇》:蒲浪切,傍去聲──近也。
晉書・百官志》: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散騎竝乘輿車。

又,連也。
史記・大宛傳》:竝南山。
前漢・郊祀志》:北竝勃海。

又,《類篇》:部滿切,讀如伴。
前漢・地理志》:牂柯郡屬縣。〔註〕竝,音伴。

亦作並。

注解

〔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立部

〔竝〕字拼音是bì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立、立

〔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ìng] ⑴ 同“并”。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