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

复制

ㄌㄧˋ

正文・未集上竹部共11画
康熙字典

正文未集上

竹部

11画

U+7B20

笠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03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880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840頁,第7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力入切,音力。
篇海》:簦笠,以竹爲之。無柄曰笠,有柄曰簦。
詩・小雅》:何蓑何笠。〔傳〕笠所以禦暑。
左傳》〔註〕:兵車無蓋,籩人執笠,依轂而立,以禦寒暑,名曰笠轂。

又,地名。
左傳・哀十六年》:越子伐吳,吳子禦之笠澤,夾水而陳。
水經注》:笠澤在吳南松江左右。

注解

〔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笠〕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立,五行属

〔笠〕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立声。本义是笠帽,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

〔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ì] ⑴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⑵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