粢

复制

ㄘˊ

正文・未集上米部共12画
康熙字典

正文未集上

米部

12画

U+7CA2

粢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67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908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869頁,第29

廣韻》:卽夷切;《韻會》:將支切;《正韻》:津私切,𡘋音咨。
類篇》:稷也。
爾雅・釋草》〔疏〕:粢者,稷也。
禮・曲禮》:稷曰明粢。
左傳・桓六年》:潔粢豐盛。〔註〕黍稷曰粢。

又,通作齊。
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註〕今文曰明粢。

又,通作齍。
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六齍之名物。〔註〕齍讀爲粢。六粢謂六穀,黍、稷、稻、粱、麥、苽。

又,《集韻》:才資切,音茨。
說文》稻餠,與餈同。
列子・力命篇》:食則粢糲。〔註〕粢,稻餠也,味類籺米,不碎。揚子《方言》:餌謂之餻,或謂之粢。

又,《集韻》:才詣切,音劑──酒也。
禮・禮運》:粢醍在堂。通作齊。

說文》本作齋,或作秶,今文从米作粢。

卷目考證・未集上 部首米部

愛日堂藏本: 第514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62頁,第20

《說文》本作齋。

謹按說文𪗉从齊从禾,今改𪗉。

注解

〔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米部

〔粢〕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ī、c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次、米,五行属

〔粢〕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米,次声。本义是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

〔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ī] ⑴ 同“秶”,谷子,子实去壳后为小米。泛指谷物。《左傅•桓公二年》:“粢食不鑿。” [cí] ⑴ 同“餈”。《列子•力命》:“食則粢糲。” [jì] ⑴ 通“齊”。酒。《禮記•禮運》:“故玄酒在室,醴醆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 [cī] ⑴ 〔粢饭〕方言。一种食品。将糯米掺和粳米,用冷水浸泡,沥干后蒸熟,中间裹油条等捏成饭团。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