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

复制

ㄨㄚ

正文・申集中虫部共12画
康熙字典

正文申集中

虫部

12画

U+86D9

蛙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90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081頁,第25

標點整理本: 第1054頁,第32

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烏瓜切,音哇。
說文》:蝦蟆屬。
本草》:今處處有之,似蝦蟆,而背靑綠色,尖觜細腹,俗謂之靑蛙。亦有背作黃路者,謂之金線蛙。
尹文子・大道上篇》:路逢怒蛙而軾之。
前漢・五行志》: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蟆羣鬬。

又,《韻會》:淫也。
前漢・王莽傳》:紫色蛙聲。〔註〕淫蛙之聲。

又,烏蝸切,音哇──義同。

本作䖯,或書作鼃。別詳黽部。

注解

〔蛙〕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蛙〕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圭,五行属

〔蛙〕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ā] ⑴ 两栖动物的一科,无尾,后肢长,前肢短,趾有蹼,善于跳跃和泅水。种类很多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