貙

复制

chū ㄔㄨ

正文・酉集中豸部共18画
康熙字典

正文酉集中

豸部

18画

U+8C99

貙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79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203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1179頁,第29

唐韻》:敕俱切;《集韻》、《韻會》:椿俱切,𡘋音踰。
爾雅・釋獸》:貙獌似貍。〔註〕今貙虎也。大如狗,文如貍。
字林》:似貍而大。一云似虎而五爪。
前漢・武帝紀》:膢五日。〔註〕蘇林曰:膢,祭名也;貙,虎屬。常以立秋日祭獸,王者亦以此日出獵,還以祭宗廟,故有貙膢之祭也。
後漢・禮儀志》:貙劉之禮,祠先虞。
正字通》:按,膢劉字別義同。劉音留,膢音閭;劉亦讀閭,膢亦讀劉,〈禮儀志〉貙劉,卽〈武帝紀〉貙膢也。

又,左思〈蜀都賦〉:拍貙氓於葽草。〔註〕貙氓,謂貙人也。江漢有貙人,能化爲虎。

又,《集韻》:敕居切──虎之大者。

注解

〔貙〕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豸部

〔貙〕字拼音是ch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豸、區

〔貙〕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ū]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似狸而大的猛兽:“顿熊扼虎,蹴豹博~。”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