顈

复制

jiǒng ㄐㄩㄥˇ

正文・戌集下頁部共17画
康熙字典

正文戌集下

頁部

17画

U+9848

顈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頁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67頁,第17

同文書局本: 第1406頁,第16

標點整理本: 第1399頁,第27

廣韻》、《集韻𡘋胡典切,音峴。
廣韻》:顈綴。

又,《廣韻》:口迥切;《集韻》:犬迥切,𡘋音褧。
正字通》:似苧,可績爲布。
禮・雜記》:如三年之喪,則既顈,其練祥皆行。〔註〕言今之喪,既服顈,乃爲前三年者變除而練祥祭也。顈,草名,無葛之鄕,去麻則用顈。

又,《五音集韻》:襌也。
儀禮・士昏禮》:女從者,畢袗𤣥、纚筓、被顈黼,在其後。〔註〕顈,襌也。〔疏〕讀如《》云褧衣之褧,故爲襌也。

又,《集韻》:涓熒切,音扃──義同。

注解

〔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頁部

〔顈〕字拼音是jiǒ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頃、糸

〔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ǒng]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像苎麻的草。⑵ 古通“褧”,用麻或轻纱制的单层披肩。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