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

复制

dǎng ㄉㄤˇ

正文・亥集下黑部共20画
康熙字典

正文亥集下

黑部

20画

U+9EE8

黨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43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520頁,第36

標點整理本: 第1522頁,第13

唐韻》:多朗切;《集韻》:底朗切;《正韻》:多曩切,𡘋音讜。
說文》:不鮮也。

又,《周禮・地官》閭胥〔疏〕:五家爲比,五比爲閭,五閭爲族,五族爲黨。
釋名》:五百家爲黨。黨,長也,一聚之所尊長也。

又,朋也、輩也。
荀子・强國篇》:不比周,不朋黨。

又,助也。相助匿非曰黨。
論語》:君子不黨。

又,偏也。
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又,比也。
荀子・非相篇》:順禮義,黨學者。〔註〕黨,親比也。

又,頻也。
荀子・天論篇》:怪星之黨見。

又,知也。揚子《方言》:黨、皢、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皢,齊宋之閒謂之哲。〔郭註〕黨,朗也──解悟貌。

又,《廣韻》:美也。
廣雅》:黨,善也。

又,所也、時也。
公羊傳・文十三年》:往黨。〔註〕黨,所也。所猶時,齊人語也。
左傳・哀五年》:萊人之歌曰:師乎!師乎!何黨之乎。〔註〕黨,所也。

又,《玉篇》:接也。

又,《廣韻》:累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秦置上黨郡,屬幷州,古上黨關。

又,《集韻》:止兩切,音掌──姓也。
左傳・莊三十二年》:公築臺,臨黨氏。〔註〕黨氏,魯大夫。〔釋文〕黨,音掌。又,〈哀十一年〉:季孫使從於朝,俟於黨氏之溝。〔註〕黨氏溝,朝中地名。

又,《集韻》:坦朗切;《正韻》:他曩切──𡘋與儻同,兾也。
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又,〈五被傳〉:黨可以徼幸。〔師古註〕黨,讀曰儻。

又,與讜同。
荀子・非相篇》:實,博而黨正。〔註〕謂直言也。

亦作䣣、䣊。

卷目考證・亥集下 部首黑部

愛日堂藏本: 第905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82頁,第27

《周禮・地官・閭胥疏》五家爲比,五比爲閭,五閭爲族

謹按閭胥疏無此語,查係大司徒文。謹照原文閭胥疏改大司徒。五閭爲族改四爲族。

《荀子・非相篇》实博而黨正。

謹按原文文而致實,博而黨正,𣅜以四字爲句不得連引實字。謹省實字。

注解

〔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黑部

〔黨〕字拼音是dǎng,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𫩠、黑

〔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ǎng] ⑴ 不鲜明。《説文•黑部》:“黨,不鮮也。”⑵ 知晓;解悟。《方言》卷一:“黨,知也。楚謂之黨。”⑶ 古代地方户籍编制单位。五百家为党。《釋名•釋州國》:“五百家為黨。”一说二百五十家为党。《正字通•黑部》:“黨,二百五十家為黨。“⑷ 亲族。《禮記•雜記》:“其黨也食之,非其黨弗食也。”⑸ 徒;朋辈。《廣韻•蕩韻》:“黨,輩也。”⑹ 等类。《禮記•仲尼燕居》:“辨説得其黨。”引申为朋党,为私利而结合的一群人。如:狐群狗党;结党营私。《楚辭•離騷》:“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⑺ 偏私;偏袒。《廣雅嘴詁三》:“黨,比也。”⑻ 政党。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如⑼ 处所。《禮記•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⑽ 时。《字彙補•黑部》:“黨,時也。”⑾ 美;善;正直。后作“讜”。《廣雅•釋詁一》:“黨,善也,美也。”⑿ 姓。《集韻•養韻》:“黨,姓也。”按:古代姓“黨(党)”,有读zhǎng者。 [tǎng] ⑴ 倘若;或者。后作“儻(倘)”。《荀子•天論》:“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 [chèng] ⑴ 同“儻”。不动意。《集韻•映韻》:“儻,不動意。或作黨。”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