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gèn ㄍㄣˋ

卷十三二部共6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二部

6画

U+4E98

須緣切

𠄢𠄢𠀥

亘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須緣切頁碼452頁,第5

𠄢

異體𠄢𠀥、亘

𠄢𠄢也。从二从囘。囘,古文回,象𠄢回形。上下,所求物也。

鉉注徐鍇曰:「回,風回轉,所以宣陰陽也。」

附注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亘者,㳬之初文也。《水部》云:『㳬,囘泉也。从水,旋省聲。』今字皆作漩。亘从囘,為古文囘,字象囘水,是形義與㳬為囘泉者合也。二字之音皆在寒部心母,又相近也。其从二,許君說為所求物者,余謂猶𣶒之左右象岸者也。特彼位於左右,此位於上下不同耳。𣶒訓囘水,亘為囘泉,𣶒以兩岸夾水,亘以兩岸夾囘水,二字不惟義近,其形亦相似也。」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字詁林》按語:『亘回實本一字,後始分化。』其說可從。《說文》回字古文與甲骨文(甲903)幾乎相同。甲骨文其後方塊化,上再加短橫飾筆,而為『亘』形所承。戰國以後寫成內外兩重形,而為『回』形所承。」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詢全反頁碼1062頁,第3行,第1

𠄢𠄢也。從二,從囘,古文回。象𠄢形,上下所求物也。

鍇注臣鍇曰:「宣字從回,風回轉所以宣陰陽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須緣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722頁,第3許惟賢1184頁,第3

𠄢求回也。

段注回各本作𠄢。今正。以回釋𠄢。以雙聲爲訓也。回者,轉也。𠄢字《經典》不見。《易・屯》卦磐桓。磐亦作盤。亦作槃。義當作般。桓義當作𠄢。般者,辟也。𠄢者,回也。《馬融》云:槃桓,旋也。是二字皆叚借也。凡舟之旋曰般。旌旗之指𪎮曰旋。車之運曰轉。𤬌柄曰斡。皆其意也。

从二。从囘。

段注會意。須緣切。按古音讀如桓。十四部。

囘,古文回。

段注見《囗部》。

𠄢回之形。

段注囘回雙聲。猶回轉也。

上下所求物也。

段注上下謂𠄠。所求在上,則轉而上。所求在下,則轉而下。此說从囘,从二之意。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古宣訓曲,宣从𠄢聲,即係亘之借。

盤桓=盤亘。

亘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95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1151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857頁
4說文校箋第600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536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98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32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66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50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57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576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474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143頁【補遺】第17976頁
14通訓定聲第2840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188頁【崇文】第4749頁
16說文句讀第1962頁
17說文新證第904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562頁,第6字
19古字詁林第十冊,第168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243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