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diàn ㄉㄧㄢˋ

卷十三土部共14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土部

14画

U+588A

都念切

墊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都念切頁碼454頁,第29

墊下也。《春秋傳》曰:「墊隘。」从土𡙕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丁念反頁碼1068頁,第6行,第3

墊下也。從土執聲。《春秋傳》曰:「墊隘。」

鍇注臣鍇曰:「《尚書》曰:『下民昬墊。』」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都念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753頁,第2許惟賢1197頁,第1

墊下也。

段注謂地之下也。《臯陶謨》曰:下民昏墊。因以爲凡下之偁。《方言》曰:凡柱而下曰㘿。屋而下曰墊。《馬部》云:騫,馬腹墊也。漢後用爲褺江縣字。

从土。執聲。

段注都念切。七部。

《春秋傳》曰:墊隘。

段注《左傳》文。成六年,襄九年,廿五年凡三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縶、摯,今舌上音,古皆讀舌頭音,讀墊。墊子當作簟。

入聲為的,音轉為塌,今俗作塌(坍塌)。「墊,下也。」此「下」動詞。今借為簟,則以下為名詞,非。

墊子=簟子,作墊非。从執聲字如縶、摯,今舌上音如贄,古皆讀舌頭如墊。墊之入聲為塌,今俗語曰塌下去。

縶、摯今舌上音如贄,古皆讀舌頭音如墊【殿】。墊子當作簟。

白话解释

垫,放置于底部的东西。《春秋传》上说:“底垫窄小”。字形采用“土”作边旁,“执”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秦文字,從土、執聲。唯字形漫漶,土形、丮形仍可辨識。篆文從之。《說文‧土部》:「墊,下也。从土、執聲。」「墊」字下從土,表示與地形相關;上從「」,隸變作「執」,表示音讀,是不示義的聲符,本義是地形下陷。在六書中屬於形聲。教育部標準字作「墊」,規範字作「垫」,是偏旁類推。「執」改作「执」,是草書楷化。

墊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00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1159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863頁
4說文校箋第604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540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2002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35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71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71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59頁,第18字
11標注說文第580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478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241頁【補遺】第17992頁
14通訓定聲第452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198頁【崇文】第4789頁
16說文句讀第1980頁
17章授筆記第567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25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252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