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yāo ㄧㄠ

卷十夭部共4画
说文解字

卷十

夭部

4画

U+592D

於兆切

夭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下反切於兆切頁碼344頁,第1

夭屈也。从大,象形。凡夭之屬皆从夭。

附注林義光《文源》:「奔走字篆从夭……象兩手搖曳形。」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象走(跑步)時兩臂擺動之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反切依少反頁碼837頁,第2行,第1

夭屈也。從大,象形。凡夭之屬,皆從夭。

鍇注臣鍇曰:「夭,矯其頭頸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下反切於兆切古音第二部頁碼1974頁,第2許惟賢863頁,第5

夭屈也。从大。象形。

段注象首夭屈之形也。隰有莀楚傳曰:夭,少也。《桃夭》傳曰:夭夭,桃之少壯也。《凱風傳》曰:夭夭,盛皃也。《月令》注曰:少長曰夭。此皆謂物初長可觀也。物初長者尙屈而未申。叚令不成遂,則終於夭而已矣。故《左傳》、《國語》注曰:短折曰夭。《國語》注又曰:不終曰夭。又曰:夭,折也。孟康注《五行志》曰:用人不以次弟爲夭。皆其引申之義也。《論語》。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上句謂其申。下句謂其屈。不屈不申之閒,其斯爲聖人之容乎。於兆切。二部。按亦於喬切。古平上無《異義》。後人乃別之。

凡夭之屬皆从夭。

白话解释

夭,屈身。字形采用“大”作边旁,像人扭头屈身的样子。所有与夭相关的字,都采用“夭”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字形都像人擺動手臂奔跑的樣子,在六書中屬於獨體象形。戰國文字則於腰部之處增一曲筆,表示手臂甩動飛快的意思。至篆文,則將原為擺動的手臂形變為兩手下垂,並在「大」字的上端彎曲其形,以像屈頸的樣子。其後的字形均依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變體象形。

夭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77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857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652頁
4說文校箋第440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407頁,第13字
6說文今釋第1475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513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02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169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68頁,第15字
11標注說文第425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352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126頁【補遺】第17542頁
14通訓定聲第1224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877頁【崇文】第3505頁
16說文句讀第1418頁
17說文新證第767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820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964頁,第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