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bēn ㄅㄣ bèn ㄅㄣˋ

卷十夭部共8画
说文解字

卷十

夭部

8画

U+5954

博昆切

𢍃𠬼

奔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下反切博昆切頁碼344頁,第4

𢍃

異體奔、𠬼

𢍃走也。从夭,賁省聲。與𧺆同意,俱从夭。

附注徐鍇繫傳作「從夭,卉聲。」容庚《金文編》:「从夭,从三止,奔之意也。」郭沫若《金文叢攷》:「三止譌變而為芔,《說文》遂謂从卉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反切布坤反頁碼837頁,第5行,第1

𢍃走也。從夭卉聲。與走同意,俱從夭。

鍇注臣鍇曰:「夭,曲也;走,則夭其趾,故走從夭。奔,芔非聲,疑奔走於艸、芔,」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下反切博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1974頁,第5許惟賢863頁,第8

𢍃𧺆也。

段注𧺆者,趨也。釋宫曰: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此析言之耳。渾言之則奔走趨不別也。引申之,凡赴急曰奔。凡出亡曰奔。其字古或叚賁,或叚本。《毛詩》予曰有本走,陸德明本如是。

从夭。卉聲。

段注大徐作賁省聲。非。此十三部十五部合音。博昆切。十三部。

𧺆同意。俱从夭。

段注此說从夭之意。𧺆者屈其足。故从夭止。𢍃之从夭意同也。凡行疾則屈腳疾。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夭,頭屈,引申為足屈、一切之屈。○此句不甚了了。

夭,頭屈,引申為足屈、一切之屈。

白话解释

奔,逃跑。字形采用“夭”作边旁,采用省略了“貝”的“賁”作声旁。“奔”与“走”的造字思路相同,字形都采用“夭”作边旁。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下從三止,上像人奔跑擺動兩臂的樣子。止即「趾」的初文,指人的腳,而以「三止」相連表示奔跑速度極快的意思。上部的「」,是「走」的初文,像人奔跑、兩手前後擺動的樣子。戰國文字則將三「止」誤改作三「屮」,奔跑擺手的「」訛作「土」。篆文其下也誤作「三屮」的「卉」,並將頭形改為右傾而作「」(夭)。隸書之後,又將上部的「夭」字改作「大」,下部依從篆文的三「屮」隸定作「卉」,成為後世通用的字形,形體變化更大,已看不出跑步擺手的樣子了。在六書中屬於會意附加實象。

奔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77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857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652頁
4說文校箋第440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408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147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51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02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17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68頁,第18字
11標注說文第426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352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0131頁【補遺】第17544頁
14通訓定聲第3217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877頁【崇文】第3505頁
16說文句讀第1418頁
17說文新證第768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421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八冊,第828頁,第2字
20古字釋要第965頁,第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