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wáng ㄨㄤˊ wàng ㄨㄤˋ

卷一王部共4画
说文解字

卷一

王部

4画

U+738B

雨方切

𠙻

王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上反切雨方切頁碼5頁,第13

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凡王之屬皆从王。

鉉注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

𠙻

𠙻古文王。

附注《說文新證》:「字象斧鉞之刀鋒向下者,斧鉞為軍事統率權之象徵,因此稱王。」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一反切于光反頁碼37頁,第4行,第1

𠙻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凡王之屬皆從王。

鍇注臣鍇曰:「通論僃矣。」

反切………頁碼37頁,第6行,第1

古文王。

鍇注臣鍇曰:「地以承天,《易》曰:『坤乃順承天。』故下畫上偃下畫地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上反切雨方切古音第十部頁碼35頁,第1許惟賢14頁,第4

𠙻天下所歸往也。

段注見《白虎通》。王往曡韵。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

段注見《春秋䋣露》。引之說字形也。韋昭注《國語》曰:參,三也。

孔子曰:一貫三爲王。

段注又引孔子語證董說。

凡王之屬皆从王。

段注雨方切。十部。

古文王。

白话解释

王,人心所向、天下归附和向往的英杰。董仲舒说“古代造字的方法,是在三道横画中间用竖笔连接,叫作‘王’字。三道横画,分别代表天、地、人,而能够参悟、贯通这三者的人,就是王。”孔子也说“能以一贯三者为‘王’。”所有与王相关的字,都采用“王”作边旁。李阳冰说:“‘王’与‘玉’有微妙差异,‘王’字的三横中,中间一横比较靠近上面的一横,而‘玉’字的三横距离均匀。王之所为,就是天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或作「」,從一、從土;或作「」、「」,從土、(上)聲。「土」為社主,里必有社,從一土者,表示一統眾社;從(上)者,上為君上,表示君臨眾社。王從土、上聲,以示受上天之命而為下土之主;上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金文至楷書字形皆作從土、上聲之形,土字皆從初文作「」形。《說文》另收有古文「」,或是本於金文「」形,下橫畫改作圓筆。隸書或於旁增二點以為飾筆,但不影響「」(土)字的結構。在六書中,甲骨文從一、從土的字形屬於異文會意,其餘從土、上聲的字形則屬於形聲兼會意。

王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24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42頁
4說文校箋第8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7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2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4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1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3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4頁,第15字
11標注說文第6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7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79頁【補遺】第16166頁【補編】第14871頁
14通訓定聲第363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23頁【崇文】第89頁
16說文句讀第24頁
17說文新證第51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206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30頁,第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