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shè ㄕㄜˋ niè ㄋㄧㄝˋ

卷十二手部共21画
说文解字

卷十二

手部

21画

U+651D

書涉切

攝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書涉切頁碼401頁,第27

攝引持也。从手聶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失渉反頁碼965頁,第1行,第3

攝引持也。從手聶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書涉切古音第八部頁碼2386頁,第2許惟賢1037頁,第2

攝引持也。

段注謂引進而持之也。凡云攝者皆整飭之意。《論語》攝𪗋。《史記》。矦生攝弊衣冠。襄十四年《左傳》曰:不書者惰也。書者攝也。注云:能自攝整。詩。攝以威儀。傳曰:言相攝佐者以威儀也。《論語》。官事不攝。注云:攝猶兼也。皆引持之意。

从手。聶聲。

段注書涉切。八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本誼猶引挺也。攝訓兼,乃籋之借,與箝誼同,故引申為兼。

白话解释

摄,引入并操持。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聶”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手、聶聲。隸書、楷書同。「攝」的本義是引持、牽提,這都是手部的動作,因此「攝」從「手」表義;從「聶」聲沒有兼義功能。依《說文》,「聶」的本義為「附耳小私語」,就是貼在耳邊小聲說話,此義和「攝」無關,因此「攝」從「聶」聲沒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攝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2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1010頁,第10字
3黃侃手批第761頁
4說文校箋第526頁,第21字
5說文考正第475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174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945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894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53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15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504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4184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1760頁【補遺】第17793頁
14通訓定聲第573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044頁【崇文】第4173頁
16說文句讀第1716頁
17章授筆記第492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35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110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