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ㄉㄧˋ ㄊㄨˊ zhí ㄓˊ

卷十二手部共14画
说文解字

卷十二

手部

14画

U+6455

都計切

𢰂

摕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都計切頁碼402頁,第34

摕撮取也。从手帶聲。讀若《詩》曰「螮蝀在東」。

𢰂

𢰂摕或从折从示。兩手急持人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的替反頁碼968頁,第3行,第3

𢰂撮取也。從手、帶。讀若《詩》「螮蝀」之螮。

反切………頁碼968頁,第4行,第1

摕或從折示,兩手急持人也。

反切………頁碼968頁,第4行,第2

古文摕從止辵。

鍇注臣次立曰:「今《說文》并李舟《切韻》所載,徙字如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都計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397頁,第2許惟賢1042頁,第2

𢰂撮取也。

段注謂撮而取之。亦蒙三指撮言也。《有司》徹。乃摭于魚腊俎。俎釋三个。其餘皆取之。古文摭爲摕。《儀禮》宋本,嘉靖本,單行疏本,《釋文》宋本皆如是。俗本作今文摭爲揲者,非也。凡言撮者皆謂少取。《禮經》依古文爲是。《西京賦》。摕飛鼯。亦謂撮取。薛解云:捎取之也。《文賦》。意徘徊而不能揥。揥當是摕之誤。今俗語云捎帶者,當作摕。

从手。帶聲。讀若詩曰螮蝀在東。

段注謂讀若螮也。都計切。十五部。《經典釋文》之舌切。李善大結切

摕摕或从𣂚,从示。

段注葢从𣂚而示聲。

㒳手急持人也。

段注其義有別。《廣韵》不云二形一字。

摕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4頁,第17字
2陳昌治本第1015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763頁
4說文校箋第529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476頁,第19字
6說文今釋第1751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95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92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54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16頁,第18字
11標注說文第507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4203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1799頁【補遺】第17800頁
14通訓定聲第261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048頁【崇文】第4189頁
16說文句讀第1724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48頁,第4字
18古字釋要第1113頁,第1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