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ㄒㄧ

卷二牛部共12画
说文解字

卷二

牛部

12画

U+7280

先稽切

𤚌犀

犀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先稽切頁碼38頁,第21

𤚌

異體犀、犀

𤚌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从牛㞑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斯低反頁碼120頁,第6行,第2

𤚌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從牛尾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先稽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08頁,第4許惟賢92頁,第7

𤚌徼外牛。

段注各本有南字。今依《韵會》。《楚語》曰: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盡乎。《後漢・章帝紀》。蠻夷獻生犀,白雉。

一角在鼻。一角在頂。

段注《爾雅・山海經》郭注,劉欣期交州記皆云有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頟上。一在鼻上。鼻上角短小。按《晉語》。角犀豐盈。《孟子》注。頟角犀厥地。《戰國策》。眉目準頞權衡。犀角偃月。此皆謂人自鼻至頂豐滿。如相書所云伏犀貫頂也。

佀豕。

段注見《釋獸》。劉欣期云:其毛如豕。頭如馬。郭璞云:形似水牛。豬頭。說各不同也。

从牛。尾聲。

段注先稽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犀利當作厗,《說文》有厗字。

犀利之犀係厗之借。

犀利字當作厗(《說文》有此字)。

白话解释

犀,南徼外的一种牛。一只角在鼻子部位,一只角在顶部,形似猪。字形采用“牛”作边旁,“”是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牛、尾聲。「牛」為動物名,引申可泛指一切動物,作為形符,表示義與牛或動物有關;「尾」為尾巴,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戰國楚系文字省尸,成為從牛、尾省聲的構形。秦系文字和篆文則和金文同形。隸書作「」、楷書尾字作「」,皆為隸定省變之故。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犀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0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109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97頁
4說文校箋第50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43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152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86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712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34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8頁,第32字
11標注說文第49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395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2053頁【補遺】第16290頁
14通訓定聲第220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6頁【崇文】第461頁
16說文句讀第147頁
17章授筆記第60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743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18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