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ㄈㄨˊ ㄅㄧˋ

卷五畐部共9画
说文解字

卷五

畐部

9画

U+7550

芳逼切

畐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芳逼切頁碼171頁,第6

異體

畗滿也。从高省,象高厚之形。凡畗之屬皆从畗。讀若伏。

附注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字象長頸鼓腹圜底之器。」「畐為盛器,充盈於中,因以象徵豐滿。」按:此篆《玉篇》、《廣韻》、《段注說文解字》皆楷化作「畐」,有別於「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彼式反頁碼425頁,第4行,第1

畗滿也。從高省,象高厚之形。凡畗之屬,皆從畗。讀若伏。

鍇注臣鍇曰:「福、富從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芳逼切古音第一部頁碼917頁,第1許惟賢405頁,第11

畗滿也。

段注《方言》。悀偪滿也。凡以器盛而滿謂之悀。注言涌出也。腹滿曰偪。注言勅偪也。按《廣雅》悀愊滿也,本此。而《玉篇》云:腹滿謂之涌。腸滿謂之畐。與今本《方言》異。玄應書畐塞注曰:普逼切。引《方言》畐滿也。是則希馮,玄應所據《方言》皆作畐也。許書無偪,逼字。大徐附逼於《辵部》。今乃知逼仄,逼迫字當作畐。偪逼行而畐廢矣。《荀卿子》。充盈大宇而不窕。入卻穴而不偪。《淮南・兵略訓》。入小而不偪。處大而不窕。凡云不偪者,皆謂不塞。《淮南・俶眞訓》。處小隘而不塞。《要略訓》。置之尋常而不塞。《氾論訓》。內之尋常而不塞。《齊俗訓》。大則塞而不入。小則窕而不周。偪與塞義同。畐偪正俗字也。《釋言》曰:逼,迫也。本又作偪。二皆畐之俗字。

从高省。

段注謂󰑺也。

象高厚之形。

段注謂田也。

凡畐之屬皆从畐。讀若伏。

段注芳逼切。按畐伏二字古音同在第一部。今音同房六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滿也,富字即可從此,蓋富即滿也。

滿也。引申滿則畐,故後造逼字。

畐即富,鬼神所付曰福。逼由滿引申,「馮馮」、「翼翼」、氣滿也,乃「畐畐」、 「啻啻」之借。

滿也,富字即可作此,蓋富即滿也。

畐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39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439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343頁
4說文校箋第217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212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747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30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90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9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34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215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1723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552頁【補遺】第16817頁
14通訓定聲第89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448頁【崇文】第1789頁
16說文句讀第671頁
17說文新證第459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226頁,第7字
19古字詁林第五冊,第570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541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