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ㄅㄛ

卷二癶部共5画
说文解字

卷二

癶部

5画

U+7676

北末切

𣥠𠇿

癶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北末切頁碼50頁,第3

𣥠

異體𠇿、癶

𣥠足剌𣥠也。从止、𣥂。凡𣥠之屬皆从𣥠。讀若撥。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北末反頁碼147頁,第1行,第1

𣥠足刺癶也。從止、𣥂。凡癶之屬皆從癶,讀若撥。

鍇注臣鍇曰:「兩足相背不順,故刺癶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北末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70頁,第4許惟賢120頁,第1

𣥠足剌𣥠也。

段注𣥠㬪韵字。剌盧達切

从止𣥂。凡𣥠之屬皆从𣥠

段注𣜩變作癶。

讀若撥。

段注北末切。十五部。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其形由左、右腳掌並列而成。,像左腳掌,兩直豎像腳掌的邊緣,外側向上小彎像左大腳趾,下像腳跟,唯線條外申,則失其形,屬象形;,像右腳掌,除外側向上小彎像右大腳趾,餘形和左腳掌的「止」字相同。在甲文中,止、,原是不分的,唯後區分為左、右之異。止,作左腳掌,音ㄓˇ(zhǐ);,作左腳掌,音ㄊㄚˋ(tà),都屬象形。由左、右足掌並列,可會以兩足向前之義,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有聲音關係,二字疊韻。因此,癶之構形是從止、聲,聲兼表其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可備一說。

癶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4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142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120頁
4說文校箋第67頁,第21字
5說文考正第61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213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81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94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26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9頁,第3字
11標注說文第67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518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2401頁
14通訓定聲第2717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45頁【崇文】第577頁
16說文句讀第193頁
17說文新證第111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25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68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