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ㄐㄧ ㄑㄧˊ

卷七禾部共13画
说文解字

卷七

禾部

13画

U+7A18

居之切

稘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居之切頁碼231頁,第8

稘復其時也。从禾其聲。《虞書》曰:「稘三百有六旬。」

附注段玉裁注:「今皆假期為之,期行而稘廢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居知切頁碼593頁,第4行,第1

稘復其時也。從禾其聲。《唐書》曰:「稘,三百有六旬。」

鍇注臣鍇曰:「從禾、其,則朞年之朞亦當從禾。復其時,謂之一周時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居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312頁,第2許惟賢574頁,第2

稘復其時也。

段注言帀也。十二月帀爲期年。《中庸》一月帀爲期月。《左傳》旦至旦亦爲期。今皆假期爲之。期行而稘廢矣。

从禾。

段注从禾者,取舊穀𣳚新穀𦫵也。

其聲。

段注居之切。一部。

《唐書》曰:稘三百有六旬。

段注《堯典》文。今《堯典》作期。葢壁中古文作稘。孔安國以今字讀之。易爲期也。《唐書》,大徐作《虞書》。攷《心部》偁《唐書》五品不愻。大小徐本同。此則小徐作《唐書》。大徐作《虞書》。他偁《堯典》者凡二十五。皆云《虞書》。不云《唐書》。參差不畫一。未得其解。竊謂《尙書》鄭贊云:三科之條。五家之敎。三科者,古文家說虞《夏書》、《商書》、《周書》是也。五家者,今文家說《唐書》、《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是也。虞夏同科則自《堯典》至《甘誓》爲虞《夏書》。愓誓以下爲《商書》。《大誓》、《牧誓》以下爲《周書》。五家。《堯典》爲《唐書》。《臯陶謨》爲《虞書》。《禹貢》、《甘誓》爲《夏書》。《湯誓》以下爲《商書》。《大誓》、《牧誓》以下爲《周書》。《論衡》曰:唐虞夏殷周者,土地之名。重本不忘始。故以爲號。若人之有姓矣。說《尙書》謂五者,功德之名。盛隆之意。唐之爲言蕩蕩也。虞者,樂也。夏者,大也。殷者,中也。周者,至也。其褒五家大矣。然而失其初意。王充業今文。此五家之說之證也。伏生有五家之敎。故《尙書大傳》有唐傳,虞傳,夏傳,殷傳,周傳之目。見唐人《正義》所偁引。《大傳》旣亡。近惠氏定宇蒐集之爲書。乃標《堯典》之首曰:虞夏傳唐傳。標《禹貢》之首曰:虞夏傳夏傳。以古文家之目羼入今文家。殊爲不可通。許君云《唐書》者,從今文家說也。曷爲從今文家說也。《堯典》紀唐事。紀舜皆紀堯也。則謂之《唐書》。《臯陶謨》紀虞事。則謂之《虞書》。《禹貢》紀禹之功。則謂之《夏書》。勝於古文家之槩偁虞《夏書》未得其實也。曷爲自言偁書孔氏古文而從今文說也。古文,今文家標目皆非孔子所題。皆學之者爲之說耳。說則可擇善而從。無足異也。若《左傳》以昚徽五典六句系之《虞書》。以𢾭內以言三句系之《夏書》。《洪範》一篇系之《商書》。亦與古文家說不同。許於《洪範》則依《左傳》謂之《商書》。於《堯典》、《臯陶謨》、《禹貢》則依今文五家之敎謂之《唐書》、《虞書》、《夏書》。葢合諸說而折其衷矣。凡今本《說文》以《堯典》系《虞書》者二十五。皆淺人所妄改。許不應自相觤戾如是。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稘年(别言),期乃假字(通言)。

稘年。

復其時也。稘年,期乃假字。稘(指年),期(係通言)。

稘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54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581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447頁
4說文校箋第292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280頁,第18字
6說文今釋第1011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73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66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49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79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288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236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250頁【補遺】第17087頁
14通訓定聲第72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614頁【崇文】第2453頁
16說文句讀第943頁
17章授筆記第301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664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691頁,第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