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zhū ㄓㄨ

卷三言部共15画
说文解字

卷三

言部

15画

U+8AF8

章魚切

諸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章魚切頁碼69頁,第14

異體

諸辯也。从言者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掌於反頁碼194頁,第7行,第2

諸辯也。從言者聲。

鍇注臣鍇曰:「別異之辭也,故曰『能說諸心』。又《爾雅》:『前弇諸果,後弇諸獵。』」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章魚切古音第五部頁碼358頁,第2許惟賢161頁,第3

諸辯也。

段注辯當作辨。判也。按辨下奪䛐字。諸不訓辨。辨之䛐也。䛐者,意內而言外也。《白部》曰:者,別事䛐也。諸與者音義皆同。《釋魚》。前弇諸果。後弇諸獵。諸卽者。《郊特牲》。或諸遠人乎。亦作或者遠人乎。凡舉其一。則其餘謂之諸以別之。因之訓諸爲眾。或訓爲之。或訓爲之於。則於雙聲曡韵求之。

从言。者聲。

段注此以聲苞意。章魚切。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辯。古人都字與諸字相通,如都察院是也。漢有都尉、都司空,都者,總辯也。辯即今辦事。段解非。

辡,對辯字當作辡;辯者,治也,今作辦字。諸,古音作都:孟諸,孟都。又引申為徧,今諸義如此,詞之總也。漢都尉,都司空者,都,總也,頭目也;今總辦即是也。

辯也,衆也,辯即今辦字(段改辨,非)。漢有都尉,都司空,皆總也,言頭日也。明有都察院,都者,總辯也。都、諸古逼,都即借為諸字(孟都,明諸)。

古人諸與都相通。諸,聚也,辯也。漢有都尉、都司空,明有都察院。都者,總辯也,與諸正類。

白话解释

诸,辩论。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者”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言、者聲。隸書、楷書同。「諸」字本來是個助詞、代詞,所以從「言」旁;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以為「諸」和「者」音義皆同,因此諸字從者聲有兼義的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諸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37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195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158頁
4說文校箋第93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88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30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52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25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457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56頁,第13字
11標注說文第93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70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907頁【補遺】第16425頁
14通訓定聲第174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91頁【崇文】第761頁
16說文句讀第267頁
17章授筆記第103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727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251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