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ㄉㄨ dōu ㄉㄡ

卷六邑部共10画
说文解字

卷六

邑部

10画

U+90FD

當孤切

𨜞

都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當孤切頁碼206頁,第14

𨜞

異體

𨜞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从邑者聲。《周禮》:距國五百里爲都。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从邑,者聲。戰國文字變化多端,各系『者』字的寫法差異很大。」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丁沽反頁碼528頁,第7行,第1

𨜞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從邑者聲。《周禮》制:距國五百里爲都。

鍇注臣鍇曰:「按《周禮》,四縣爲都。」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當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132頁,第1許惟賢499頁,第1

𨜞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

段注《左傳》曰: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周禮・大司徒》注曰:都鄙者,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畍曰都。鄙,所居也。載師注曰: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卿之采地。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也。《大宰》八則注曰: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周召毛耼畢原之屬在畿內者。祭祀者其先君社稷五祀。按據杜氏《釋例》。大曰都。小曰邑。雖小而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尊其所居而大之也。又按《左氏》言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許改云有先君之舊宗廟。則必如晉之曲沃故絳而後可偁都。恐非《左氏》意也。《左氏》與《周官》合。

从邑。者聲。

段注當孤切。五部。

《周禮》。歫國五百里爲都。

段注此《周禮》說也。《周禮》載師注引《司馬法》曰:王國百里爲郊。二百里爲州。三百里爲野。四百里爲縣。五百里爲都。《大宰》注曰: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國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縣,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都从者聲。諸字古亦讀都,孟諸又讀明都。《爾雅》都訓[於],諸可訓[於],故都亦訓[於]。乞諸其鄰。亦可作「乞[於]其鄰」。司馬相如《封禪文》「終都([於])攸卒」。《孟子》「謨蓋都君咸我續」,「謨蓋都君」,「謀蓋[於]君」也。凡《尚書》「都」字,《史記》多改為「於」。「驩兜曰:「都共工」。(都,這一個人)」。○凡聚會云都,故引申為都(在人之上)察院、都司空。《方言》都又訓老。都在人上,北京曰都老爺。父亦人上,故《廣雅》有「㸙」。都又訓美,凡都會必華麗,野必粗陋,故都、野封舉。(在野曰鄙,在城曰都,以此分美惡,故都訓美)。

从者聲,與諸古音同(古齒音自舌頭變),故《禹貢》之「孟諸」亦作「明都」。《爾雅》都訓於,與諸同(諸亦訓於,「乞諸其鄰」即「乞於其隣」)。司馬相如《封禪文》,終都攸卒」,都,於也。《孟子》「謨蓋都君咸我績」(趙歧注:「蓋,害也;都,於也。言謀害於君也)。○都又可作指定詞用,亦通作於,《尚書》之「都」字《史記》皆改作「於」,如「[驩]兜曰「都共工」「,即俗語言「共工這一個人」之義。○於,在也。在某處之物亦曰於,指着其物曰「都」(與於同)故都訓於,係諸之借。○ 《方言》「都,老也」,此由都尉(會?)等引申。都在人上(老亦在人上?),父亦征人上,故父亦曰都,字變為㸙(見《廣雅》)。○都又訓美(如麗都),因都會華麗,故訓美;在野之人必粗陋。故都、野對稱。○凡聚會之處曰都,故引申為察院,都司空。

白话解释

都,存有已故君王的旧宗庙的城邑才能叫作“都”。字形采用“邑”作边旁,采用“者”作声旁。周代的礼制规定, 距王城五百里以内的幅地统统划归都城。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邑、者聲。從邑,指城市而言;者聲,表示音讀。都字本義為大城市,特別是指有宗廟或先君神主的城。從戰國文字到楷書皆承金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都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07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522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404頁
4說文校箋第261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253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905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56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38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33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60頁,第18字
11標注說文第258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208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547頁【補遺】第16975頁
14通訓定聲第174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46頁【崇文】第2181頁
16說文句讀第830頁
17說文新證第527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274頁,第2字
19古字詁林第六冊,第252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630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