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ㄆㄛ

卷九頁部共14画
说文解字

卷九

頁部

14画

U+9817

滂禾切、匹我切

頗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上反切滂禾切頁碼294頁,第7

頗頭偏也。从𩑋皮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七反切滂阿反頁碼735頁,第4行,第2

頗頭偏也。從頁皮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上反切滂禾切、匹我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1682頁,第3許惟賢738頁,第1

頗頭偏也。

段注引伸爲凡偏之偁。《洪範》曰: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人部》曰:偏者,頗也。以頗引伸之義釋偏也。俗語曰頗多頗久頗有,猶言偏多偏久偏有也。古借陂爲頗。如《洪範》古本作無偏無陂。顏師古《匡謬正俗》,李善《文選注》所引皆作陂。可證。迄乎天寶。乃據其時所用本作頗,而詔改爲陂。一若古無作陂者。不《學而》作聰之過也。陂義古皆在歌《戈部》。則又不知古音之過耳。

𩑋。皮聲。

段注滂禾切。十七部。又匹我切。《言部》曰:詖古文以爲頗字。言古文之假借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引申為凡偏之稱。

頭偏也。引申為凡偏之稱。

白话解释

颇,头偏向一边。字形采用“页”作边旁,采用“皮”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隸變作「頗」,《說文‧頁部》:「頗,頭偏也。从頁、皮聲。」從頁,表示與頭部動作相關;從皮,表示音讀,本義是頭偏。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規範字作颇。

頗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77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733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559頁
4說文校箋第375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352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1269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217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4399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879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228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365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3034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8872頁【補遺】第17344頁【補編】第14898頁
14通訓定聲第1992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760頁【崇文】第3037頁
16說文句讀第1198頁
17章授筆記第369頁,第7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30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846頁,第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