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ㄑㄩ

卷十馬部共21画
说文解字

卷十

馬部

21画

U+9A45

豈俱切

𢿛

驅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上反切豈俱切頁碼324頁,第7

驅馬馳也。从馬區聲。

異體𢿛

敺古文驅从攴。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九反切器于反頁碼797頁,第6行,第2

敺馬馳也。從馬區聲。

反切………頁碼797頁,第7行,第1

古文從攴。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上反切豈俱切古音第四部頁碼1864頁,第3許惟賢815頁,第1

敺驅馬也。

段注各本作馬馳也。今正。此三字爲一句。驅爲篆文。此三字言其義。許之例如此。驅馬常言耳。盡人所知。故不必易字以注之也。驅馬,自人䇿馬言之。《革部》曰:鞭,驅也。是其義也。

从馬。區聲。

段注豈俱切。古音在四部。俗作駈。

古文驅。从攴。

段注攴者,小擊也。今之扑字。鞭,箠,策所以施於馬而驅之也。故古文从攴。引伸爲凡駕馭追逐之偁。《周禮》。以靈𡔷敺之。以炮土之𡔷敺之。《孟子》。爲淵敺魚。爲叢敺爵。爲湯武敺民。皆用古文。其實皆可作驅。與《殳部》之毆義別。

字形解说

金文二例,後例作,由「攴」、「區」二字構成。從攴,示驅趕動作。從區,聲符,注明音讀。前例所從「」,「區」的省變。篆文作,從馬、區聲。示驅趕牲畜。古文承自金文第二例。隸書、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驅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37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805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615頁
4說文校箋第413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385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1389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37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76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048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252頁,第22字
11標注說文第399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331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622頁【補遺】第17460頁
14通訓定聲第144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832頁【崇文】第3325頁
16說文句讀第1331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486頁,第4字
18古字釋要第917頁,第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