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知足不辱

拼音 zhī zú bù rǔ 怎么读

注音 ㄓ ㄗㄨˊ ㄅㄨˋ ㄖㄨˇ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知止不辱

知足不辱的意思

折叠展开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表示不要有贪心。

例子常言:“知足不辱。”官人宜急流勇退,为山林娱老之计。(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

知足不辱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①】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传》:“今国虽小,足以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诫也。”

【释义②】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老子・第四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晋书・卷九六・列女传・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列传》:“今国虽小,足以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诫也。”

知足不辱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ī,zhì), 矢部,共8画

㈠ 知 [ zhī ]

①. 晓得,明了。 如: 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②. 使知道。 如: 通知。知照。

③. 学识,学问。 如: 知识,求知。无知。

④. 主管。 如: 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⑤. 彼此了解。 如: 相知。知音。知近。

⑥.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 如: 故知(老朋友)。

㈡ 知 [ zhì ]

①. 同“智”,智慧。

读音(zú), 足部,共7画

①. 脚。 如: 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画蛇添足。

②.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 如: 鼎足。碗足。

③. 充分,够量。 如: 足月。足见。足智多谋。

④. 完全。 如: 足以。足色。

⑤. 值得,够得上。 如: 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⑥. 增益。 如: 以昼足夜。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rǔ), 辰部,共10画

①. 羞耻。 如: 羞辱。耻辱。

②. 使受到羞耻。 如: 辱骂。侮辱。折辱。

③. 谦辞,表示承蒙。 如: 辱承。辱赐。

④. 玷污,辜负。 如: 辱没(mò)。辱命。玷辱。

知足不辱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