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í

一夔已足

拼音 yī kuí yǐ zú 怎么读

注音 ㄧ ㄎㄨㄟˊ ㄧˇ ㄗㄨˊ

感情 中性成语

反义词 多多益善

一夔已足的意思

折叠展开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
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用法作谓语;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一个足够了。

例子昔尧作《大章》,一夔已足(《后汉书 曹褒传》)

故事 古代部落首领舜继承尧的位子后,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从部落中挑选优秀人才来协助他管理天下。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他想请一个精通音律的人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终于找到一个叫夔的人来推广音乐,并感慨说有夔一个就足够了。

一夔已足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夔,相传为舜时乐官,可以制乐。一夔已足比喻得一专门人才便足以成事。语出《《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一夔已足,故曰夔一足。”《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侍郎道:『一夔已足,世上哪里有兼全的事!』”

一夔已足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①.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②.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③.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④.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⑤.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⑥.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⑦.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⑧.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⑨.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⑩.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⑪.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读音(kuí), 夊部,共21画

①. 〔~~〕敬谨恐惧的样子。

②. 〔~立〕肃立。

③.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

读音(yǐ), 己部,共3画

①. 止,罢了。 如: 学不可以已。死而后已。

②. 表示过去。 如: 已经。事已至此。已往。业已。

③.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 如: 已忽不见。

④. 太,过。 如: 不为已甚。

⑤. 同“以”。

读音(zú), 足部,共7画

①. 脚。 如: 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画蛇添足。

②.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 如: 鼎足。碗足。

③. 充分,够量。 如: 足月。足见。足智多谋。

④. 完全。 如: 足以。足色。

⑤. 值得,够得上。 如: 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⑥. 增益。 如: 以昼足夜。

一夔已足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