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yánhuì

正言不讳

拼音 zhèng yán bù huì 怎么读

注音 ㄓㄥˋ ㄧㄢˊ ㄅㄨˋ ㄏㄨㄟˋ

繁体 正言不諱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直言不讳   直言无隐   自认不讳

正言不讳的意思

折叠展开

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出处战国・楚 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用法作定语、状语;指直说。

例子微言高论,既已鄙陋汉、唐,而其反复论难,正言不讳,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矣。唐 苏试《〈凫绎先生文集〉叙》

正言不讳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正直敢言,无所顾忌隐讳。《楚辞・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宋・苏轼・凫绎先生诗集叙》:“微言高论,即已鄙陋汉唐,而其反复论难,正言不讳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矣。”亦作“直言不讳”、“直言无讳”、“直言勿讳”。

正言不讳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èng,zhēng), 止部,共5画

㈠ 正 [ zhèng ]

①. 不偏斜,与“歪”相对。 如: 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②. 合于法则的。 如: 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③. 合于道理的。 如: 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④. 恰好。 如: 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⑤.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 如: 他正在开会。

⑥.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 如: 正面。正本。

⑦. 纯,不杂。 如: 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⑧. 改去偏差或错误。 如: 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⑨.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 如: 正方形。

⑩.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 如: 正电。

⑪.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 如: 正数(shù)。

⑫. 姓。

㈡ 正 [ zhēng ]

①.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读音(yán), 言部,共7画

①. 讲,说。 如: 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②. 说的话。 如: 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③. 汉语的字。 如: 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④. 语助词,无义。 如: 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⑤. 姓。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huì), 讠部,共6画

①. 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如: 讳言。讳匿。讳饰。忌讳。隐讳。直言不讳。讳疾忌医。

②. 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 如: 名讳。

正言不讳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