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ǎngquán

一举两全

拼音 yī jǔ liǎng quán 怎么读

注音 ㄧ ㄐㄩˇ ㄌㄧㄤˇ ㄑㄩㄢˊ

繁体 一舉兩全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一举两得

一举两全的意思

折叠展开

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用法作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例子这叫做假亲脱网之计,岂非一举两全之美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

一举两全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犹“一举两得”。见“一举两得”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一举两得”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战国时候,因为楚国断绝与齐国的盟友关系,因此齐国打算出兵攻伐楚国。陈轸则向楚王建议:“可以割地给齐国,以求得调解;又能因此向秦国讲和。”于是楚王就派陈轸前往秦国,秦王对陈轸说:“你以前曾在秦国任职,说起来我们算是旧识。因为我没有治国的才能,所以你后来就离开秦国,到楚国去了。现在齐、楚即将互相攻伐,我如果出兵相救,也许有利、有弊。你现在不能只为楚王计谋,应该也要有其他的方法来为我策画一下。”陈轸就举了管与的例子回答秦王:以前有两只老虎为了争食一个人而相斗,管庄子看到了,就要将牠们杀死,这时管与却阻止说:“两只老虎互相争斗,结果必定是大的受伤,而弱小的死亡。既然如此,你等老虎受了伤再杀牠们,就可以只做一个动作,而同时得到两只老虎;省了一次的力气,但实际上却等于是刺杀了两只老虎。”陈轸的用意在告诉秦王,齐、楚两国如果开战,秦国派兵前往,不但有救齐国的好处,也让楚国免于被攻伐的危险。他的计谋不仅让秦国得到好处,也同时为楚国解除了危机。典源又见《战国策・秦策一》。内容则是表述司马错与张仪于秦惠王前,争论该伐蜀还是伐韩。司马错建议伐蜀,因为秦国如果出兵伐蜀,不但可以得其国,而且将因为为百姓除去暴虐的国君而获得百姓的拥戴与支持,同时得到名、实两方面的好处。后来“一举两得”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做一件事,同时有两方面的收获。

【书证】

  • 01.《三国志・卷二六・魏书・满田牵郭传・郭淮》:“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而两全之策也。”
  • 02.《西游记》第五四回:“一则不伤了他的性命,二来不损了你的元神;这叫做『假亲脱网』之计。岂非一举两全之美也?”

一举两全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срáзу сделать два дела

一举两全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①.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②.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③.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④.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⑤.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⑥.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⑦.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⑧.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⑨.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⑩.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⑪.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读音(jǔ), 丶部,共9画

①. 向上抬,向上托。 如: 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②. 动作行为。 如: 举止。轻而易举。

③. 发起,兴办。 如: 举义。举办。创举。

④. 提出。 如: 举要。举例。

⑤. 推选,推荐。 如: 推举。荐举。

⑥. 全。 如: 举国。举世。举家。

⑦. 古代指科举取士。 如: 科举。举人。一举成名。

⑧. 攻克。 如: “一战而举鄢、郢”。

读音(liǎng), 一部,共7画

①.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 如: 两个黄鹂。两本书。

②. 双方。 如: 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③.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 如: 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④. 表示不定数目。 如: 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读音(quán), 入部,共6画

①. 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 如: 齐全。完全。智勇双全。求全责备。

②. 整个,遍。 如: 全部。全国。全民。全神贯注。全心全意。

③. 都。 如: 代表全来了。

④. 使不受损伤。 如: 保全。

⑤. 姓。

一举两全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