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ì

讳疾忌医

拼音 huì jí jì yī 怎么读

注音 ㄏㄨㄟˋ ㄐㄧˊ ㄐㄧˋ ㄧ

繁体 諱疾忌醫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文过饰非   拒谏饰非

反义词 改过不吝   知过必改   退思补过   知错必改

讳疾忌医的意思

折叠展开

讳:忌讳;疾:疾病;忌:怕。
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

例子一个讳疾忌医的人是改正不了自己的错误的。

正音”,读作“huì”,不能读作“wěi”。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讳疾忌医”和“文过饰非”;都有“隐瞒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意思。但“讳疾忌医”偏重在“怕人批评;不肯接受帮助”;“文过饰非”偏重指寻找各种理由或借口来掩饰错误、缺点。

歇后语 曹操杀华佗 —— 讳疾忌医

谜语 说没病不去医院 (谜底:讳疾忌医)

故事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见到蔡桓公,发现他有病在皮肤上,劝他早点医治,蔡桓公不高兴。十天后扁鹊又劝蔡桓公趁病在肌肉里赶快医治。蔡桓公采取讳疾忌医的态度对付。过了一段时间后,蔡桓公遍身疼痛,派人怎么也找不到扁鹊了。

讳疾忌医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名医扁鹊谒见过蔡桓公好几次,都看出桓公有病,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但桓公却不肯承认,也不肯就医,终至丧命。本指不承认有病,害怕去治疗。可用来比喻问题本小不予处理,终致无法收拾。#典出《韩非子・喻老》。后亦用“讳疾忌医”比喻掩饰过失而不愿听人规劝。△“文过饰非

【典源】

#《韩非子・喻老》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1][2],立有闲。扁鹊曰:“君有疾在[3],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4],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5]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6]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7]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注解

[1]扁鹊:姓秦,名越人,生卒年不详,春秋战国时名医。唯《史记》所载扁鹊故事,则非一人,而以扁鹊为良医的代称。因居于卢国,故亦称为“卢医”。

[2]蔡桓公:蔡国君主,生卒年不详。蔡,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地约在今河南省新蔡、上蔡、汝南一带。

[3]腠理:肌肉的纹理,指皮肤。腠,音còu

[4]还走:返走。还,音huán

[5]针石:一种以石针刺经脉穴道的治病方法。针,音zhēn

[6]司命:传说为主管人的寿命的神仙。

[7]索:找。

参考

另可参考:《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列传・扁鹊》

【典故】

根据《韩非子・喻老》的记载,扁鹊曾经谒见蔡桓公,接连几次他都说蔡桓公生病了。第一次见面他是说:“君王!你有病,病在皮肤上,不治疗的话恐怕病情会加深。”隔了十天,第二次见面又说:“君王!你的病已经侵入肌肉,不快点治疗,病情会更严重。”蔡桓公还是不加以理会。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谒见桓公,说:“君主您的病现在蔓延到肠胃了,不医治病情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依然不理他,心里更加不高兴了。又再过了十天,扁鹊看了蔡桓公一眼,转身就走,于是桓公派人去问扁鹊原因。扁鹊回答说:“疾病在皮肤时,热敷就可以治好;侵入到肌肤时,用针灸就可以医好;等侵入到肠胃时,吃几服汤药就可以根治;可是一旦蔓延到骨髓里头,那就要神仙才管得了,我已没有办法医治了。”五天之后,蔡桓公觉得身体不舒服,派人去请扁鹊,但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蔡桓公也就病死了。后来这个故事浓缩成“讳疾忌医”,指不承认有病,害怕去治疗,可用来比喻问题本小不予处理,终致无法收拾;亦用来比喻掩饰过失而不愿听人规劝。

【书证】

  • 01.宋・朱熹〈与田侍郎书〉:“此须究其根原,深加保养,不可归咎末节,讳疾忌医也。”
  • 02.元・胡助〈月食遇雨〉诗:“或疑上天公,讳疾忌医深閟埋;目盲出涕泗,化为霖雨来。”
  • 03.《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这诚庵替职的时候,已是鱼口方消,天泡疮已是生起。他却讳疾忌医,很命要得遮盖,一顿轻粉,把疮托得回去,不上几个月期程,杨梅疯毒一齐举发。”
  • 04.清・钱谦益〈天启元年浙江乡试程录・第五问〉:“夫庸医之诊病也,一言而中,则病者改容而听之。何也?以为庸医不足信,而讳疾忌医者,其病必不可为也。”

【用法】

语义不承认有病,害怕去治疗。

类别用在“有病不医”的表述上。

例句

有病就要看医诊治,一味讳疾忌医,只会让病情加重而已。

医生说这位病人本来有救,但因讳疾忌医,等到病情恶化后,终致药石罔效。

语义比喻问题本小不予处理,终致无法收拾。

类别用在“规避问题”的表述上。

例句

现在社会有个通病,那就是讳疾忌医,得过且过。

在工作上,讳疾忌医的人,往往会把问题弄得更严重。

既然已经知道技术有缺失,就要立即改善,假如讳疾忌医,只会把问题变得更严重。

语义比喻掩饰过失而不愿听人规劝。

类别用在“拒谏掩过”的表述上。

例句

为求进步,遇有缺点就要改进,切莫讳疾忌医

新任的总经理要大家指出公司经营的弊端,他绝不会讳疾忌医

我们要求进步,就不可以抱著讳疾忌医的态度,而是要面对缺失,力求改善。

他明明犯了技术上的错误,还讳疾忌医,宁可当驼鸟,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协助。

讳疾忌医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onceal one's illness and avoid treatment
  2. 自分の病気(びょうき)を舘って治(なお)してもらわない。〈喻〉欠点(けってん)を隠(かく)して直(なお)そうとしない
  3. dissimuler sa maladie par crainte du traitement
  4. sich aus Angst,daβ die Krankheit entdeckt wird,nicht behandeln lassen
  5. замáлчивать болéзнь и уклоняться от лечéния

讳疾忌医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huì), 讠部,共6画

①. 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如: 讳言。讳匿。讳饰。忌讳。隐讳。直言不讳。讳疾忌医。

②. 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 如: 名讳。

读音(jí), 疒部,共10画

①. 病,身体不舒适。 如: 疾病。目疾。残疾。讳疾忌医。

②. 一般的痛苦。 如: 疾苦。

③. 疼痛。 如: 疾首蹙额。

④. 恨。 如: 疾恶如仇。

⑤. 同“嫉”,妒忌。

⑥. 弊病,缺点。 如: “寡人有疾”。

⑦. 快,迅速。 如: 疾步。疾走。疾进。疾驰。疾足先得。

读音(jì), 心部,共7画

①. 嫉妒,憎恨。 如: 猜忌。忌才。忌能。忌妒。忌贤妒能。

②. 害怕,畏惧。 如: 顾忌。肆无忌惮。

③. 禁戒。 如: 忌戒。忌食。忌讳。禁忌。

④. 父母或祖先死亡的日子,迷信称不吉利的日子。 如: 忌日。忌辰。生忌(已死父母的生日)。

读音(yī), 匸部,共7画

①. 治病。 如: 医疗。医术。医务。医道。

②. 治病的人。 如: 医士。医生。医德。

③. 治病的科学。 如: 西医。中医。

讳疾忌医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