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ìduòguī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拼音 bì qí ruì qì , jī qí duò guī 怎么读

注音 ㄅㄧˋ ㄑㄧˊ ㄖㄨㄟˋ ㄑㄧˋ , ㄐㄧ ㄑㄧˊ ㄉㄨㄛˋ ㄍㄨㄟ

繁体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避实击虚

成语的意思

折叠展开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出处先秦・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一种战争计谋。

例子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

故事 公元前684年,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在长勺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战鼓,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为避其锐气没有擂鼓。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齐军。

成语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避开敌军初征时的旺盛斗志,待其松懈返回时再予攻击。《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翻译

折叠展开
  1. avoid the enemy when he is fresh and strike him when he is tired enough to withdraw

成语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ì), 辵部,共16画

①. 躲,设法躲开。 如: 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

②. 防止。 如: 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读音(qí,jī), 八部,共8画

㈠ 其 [ qí ]

①.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 如: 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缄其口。独行其是。自食其果。

②.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 如: 其他。其余。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实。言过其实。

③. 那里面的。 如: 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④.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 如: “其如是,熟能御之?”

⑤.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 如: “其如土石何?”

⑥. 词尾,在副词后。 如: 极其快乐。大概其。

㈡ 其 [ jī ]

①. 〔郦食(yì)~〕中国汉代人

读音(ruì), 钅部,共12画

①. 锋利,尖,与“钝”相对。 如: 锐利。锐不可当。

②. 感觉灵敏。 如: 敏锐。

③. 勇往直前的气势。 如: 锐意进取。养精蓄锐。

④. 精良。 如: 精锐。

⑤. 骤,急剧。 如: 锐减,锐增。

读音(qì), 气部,共4画

①.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 如: 气体。

②. 呼吸。 如: 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③.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 如: 气候。气温。气象。

④. 鼻子闻到的味。 如: 气味。臭气。

⑤. 人的精神状态。 如: 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⑥. 怒,或使人发怒。 如: 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

⑦. 欺压。 如: 受气。

⑧.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 如: 气功。气血。气虚。

⑨. 中医指某种症象。 如: 痰气。湿气。

⑩. 景象。 如: 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读音(jī), 凵部,共5画

①. 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 如: 击打。击鼓。击中(zhòng)。击破。击毙。击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击。

②. 攻打。 如: 击败。击毁。打击。声东击西。

③. 碰,接触。 如: 撞击。目击。肩摩毂(gǔ)击(亦作“摩肩击毂”)。

读音(duò), 心部,共12画

①. 懒,懈怠,与“勤”相对。 如: 懒惰。怠惰。惰性。惰慢。将骄卒惰。

读音(guī), 彐部,共5画

①. 返回,回到本处。 如: 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xǐng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

②. 还给。 如: 归还。物归原主。

③. 趋向,去往。 如: 归附。众望所归。

④.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 如: 归并。归功。归咎。

⑤. 由,属于。 如: 这事归我办。归属。

⑥. 结局。 如: 归宿(sù)。

⑦.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 如: 九归。

⑧. 古代称女子出嫁。 如: “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⑨. 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