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zhī

不时之须

拼音 bù shí zhī xū 怎么读

注音 ㄅㄨˋ ㄕˊ ㄓ ㄒㄩ

繁体 不時之須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不时之需

不时之须的意思

折叠展开

不时之需。指随时的、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用法作宾语;表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需要。

例子平时所以为民虑者甚周,缓争不时之须,亦为民计而已矣。宋·陈亮《送徐子才赴富阳序》

故事 宋朝时期,密州知府苏轼因为写诗被诬陷入狱,后来被贬到黄州团副使。他在黄州期间,遇到两位好朋友。朋友弄到一条新鲜鲈鱼,苏轼问夫人要酒,夫人王闰之早就给他准备酒以备他不时之需,他们乘船去游赤壁,一直玩到尽兴而归。

不时之须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不时之需”。见“不时之需”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不时之需”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不时之需”原作“不时之须”,见于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后赤壁赋〉。北宋神宗朝,苏轼遭人诬陷获罪,被贬谪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在此期间,苏轼常四处游览,曾两次游于城外的赤壁矶,并将此地喻为三国古战场赤壁,借以兴发思古之悠情,写下传颂千古的〈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前赤壁赋〉写于秋季,文中借肃飒之景抒发抚今追昔的感慨;〈后赤壁赋〉作于冬季,文中则借沧桑景物抒发胸中悲凉之意。“不时之须”一语即见于〈后赤壁赋〉,文中描述:苏轼与两位好友在夜间漫步,举头见到月色美好,于是起了酒兴。其中一位友人正巧有尾鲜鱼可以下酒,苏轼便兴冲冲地回家向妻子要酒,他的妻子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意思是说:我早就藏了好酒,好让你随时取用。后来“不时之需”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随时的需用。另一位宋代文人王质的〈论吏民劄子〉:“监司不恤郡县,故尝有不时之需,稍缓则符檄纷纷,逼切则急于星火。”其中“监司”为宋代职官名,负责监察地方属吏。这整句话的意思是:监司不知体恤地方,会随时提出需求,并强迫地方配合,地方若不能及时因应,就会遭到纠举弹劾。“不时之需”在此则指随时提出让人无法预料的需求。

【书证】

  • 01.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源)
  • 02.宋・陈亮〈送徐子才赴富阳序〉:“平时所以为民虑者甚周,缓急不时之须,亦为民计而已矣。”

不时之须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 possible period of need

不时之须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shí), 日部,共7画

①.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 如: 时间。时不我与。

②. 较长的时间。 如: 时代。古时。

③. 泛指一段时间。 如: 时光。时令。时分。

④. 现在的,当前的。 如: 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⑤. 常常。 如: 时常。学而时习之。

⑥. 一年中的一季。 如: 时序。四时如春。

⑦.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⑧.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如: 时钟。时差(chā)。

⑨. 某一时刻。 如: 按时上班。

⑩. 不定时,有时候。 如: 时而。时阴时晴。

⑪. 机会。 如: 时机。待时而动。

⑫. 姓。

读音(zhī), 丿部,共3画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读音(xū), 页部,共9画

①. 必得,应当。 如: 无须。莫须有。必须。务须。须要。

②. 等待,停留。 如: 须留(迟留,留待)。

③. 〔~臾〕片刻,一会儿。

④.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 如: 须眉(男子的代称)。须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⑤. 像胡须的东西。 如: 须根。触须。

不时之须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