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óuguānglüèyǐng

游光掠影

拼音 yóu guāng lüè yǐng 怎么读

注音 ㄧㄡˊ ㄍㄨㄤ ㄌˋ ㄧㄥˇ

近义词 浮光掠影

游光掠影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见“浮光掠影”。

游光掠影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犹“浮光掠影”。见“浮光掠影”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浮光掠影”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浮光掠影”,指“物体表面反射的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都是指虚幻而难以深入观察的事物。这个成语可能出自于清代冯班《钝吟杂录》卷五这篇文章的“浮光略影”。冯氏纠缪的对象是宋代严羽所写的《沧浪诗话》。严氏在《沧浪诗话・诗辩》中有一段话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严氏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诗的写作,不是用来卖弄学问,谈道说理的;所以诗的最高境界最好不涉及理的谈论,也不要只是卖弄语言文字。冯班认为严氏用“不涉理路,不落言筌”来描述诗的写作是大有问题的。诗是用来“言志”,也就是用来“说出意念”的,只是为了把感情充分发抒,所以演变成咏歌,这虽然和正常言语不同,但也是“”呀!怎能说“不落言筌”呢?诗也可以拿来表述讽刺的情感,这也就是论理呀!怎么可以说是“不涉理路”呢?因此他认为严羽的见解就像严氏自己形容盛唐诗所用的一些比喻:“空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一样,都是“浮光略影”,看起来似有见地,其实就像一个人的脚跟没踏在地面上一样,是相当地空泛,不可信的。后来“浮光掠影”这个成语可能就从这里的“浮光略影”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见识粗浅,不够仔细深入,也用来特指文章言论的内容肤浅空泛;有时也用来形容印象不深刻。

【书证】

  • 01.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卷中・谭解元元春》:“原其初,岂无一知半解、游光掠影,居然谓文外独绝,妙处不传,不自知其识之堕于魔,而趣之沉于鬼也。”
  • 02.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首下・少陵编年诗目谱后记》:“顾以儱侗为圆融、为通脱,游光掠影,于少陵未有处也。”

游光掠影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óu), 水部,共12画

①.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 如: 游泳。游水。

②. 从容地行走。 如: 周游。游历。游逛。游兴(xìng)。游记。游说(shuō)。游山玩水。

③. 〈书〉交往,来往。 如: 交游。

④. 不固定。 如: 游资。游走。游牧。游行。游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游击。游弋。游离。游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

⑤. 河流的一段。 如: 上游。中游。下游。

⑥. 姓。

读音(guāng), 儿部,共6画

①. 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 如: 阳光。月光。火光。光华(明亮的光辉)。

②. 荣誉。 如: 光临(敬辞,意含宾客来临给主人带来光彩)。光顾。光复。

③. 使显赫。 如: 光大。光宗耀祖。

④. 景物。 如: 春光明媚。

⑤. 光滑。 如: 光滑。光洁。光泽。

⑥. 完了,一点不剩。 如: 杀光烧光。吃光用光。

⑦. 露着。 如: 光膀子。

⑧. 单,只。 如: 光剩下一口气。

⑨. 姓。

读音(lüè), 手部,共11画

①. 夺取。 如: 掠夺。掠取。抢掠。劫掠。

②. 擦过。 如: 掠视。浮光掠影。

③. 拷打。 如: 掠笞。掠治。拷掠。

④. 砍伐。 如: 掠林。

⑤. 顺手抓取。 如: 随手掠起一根棍子。

读音(yǐng), 彡部,共15画

①. 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 如: 人影。花影。倒影。幻影。影壁。影响。影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影无踪。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影。含沙射影(喻暗地里诽谤中伤)。

②. 形象。 如: 摄影(照相)。留影。剪影。影印。影像。

③. 描摹。 如: 影写。影抄。影宋本。

④. 指“电影”。 如: 影评。影院。影片。影视(电影和电视)。影坛。

游光掠影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