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

复制

ㄊㄨˊ

正文・寅集下彳部共10画
康熙字典

正文寅集下

彳部

10画

U+5F92

𠫠

徒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彳部

武英殿刻本: 第879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367頁,第22

標點整理本: 第312頁,第23

古文: 𠫠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同都切,音塗,《說文》本作𨑒,步行也。
易・賁卦》:舍車而徒。

又,步卒也。
詩・魯頌》:公徒三萬。

又,《爾雅・釋訓》:徒輦者也。〔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
詩・小雅》:徒御不驚。

又,《玉篇》:衆也。
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
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

又,《廣韻》:空也。
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註〕空手執也。

又,《廣雅》:徒,袒也。
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又,《正韻》:但也。
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

又,《廣韻》:黨也。張衡〈思𤣥賦〉:朋精粹而爲徒。

又,弟子曰徒。
論語》:非吾徒也。
後漢・鄭康成傳》:扶風馬融,門徒四百餘人。

又,《廣韻》:徒隷也。
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疏〕胥有才智爲什長,徒給使役,故一胥十徒。

又,司徒,官名。
書・舜典》:汝作司徒。
周禮・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徒也。

又,丹徒,縣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有丹徒縣。〔註〕卽春秋云朱方也。
地志》:秦望氣者言其地有王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以敗其勢,因名丹徒。

又,罪名。
唐書・𠛬法志》:用𠛬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量其罪之輕重,有年數而捨。

又,申徒、登徒、司徒,𡘋複姓。
風俗通》:申屠氏,隨音改爲申徒氏,夏有申徒狄。宋玉〈好色賦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註〕登徒,姓也。
姓譜》:舜嘗爲堯司徒,支孫氏焉。

又,叶唐何切,音駝。〈道藏歌〉:運役自然氣,於是息三徒;一暢萬劫感,慶賀西王那。

注解

〔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彳部

〔徒〕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彳、走,五行属

〔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ú] ⑴ 步行⑵ 空⑶ 白白地⑷ 只;仅仅⑸ 从事学习的人⑹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⑺ 人(多指坏人)⑻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