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shào ㄕㄠˋ

卷十三糸部共11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糸部

11画

U+7D39

市沼切

𢇊

紹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市沼切頁碼432頁,第28

紹繼也。从糸召聲。一曰紹,緊糾也。

𢇊

異體

𢇊古文紹从邵。

附注林義光《文源》:「《說文》云:『綤,古文紹。』按:从糸,邵聲。《說文》云:『絕,斷絲也。从糸从刀从卩。』按:與綤形近。刀聲猶召聲也。絕蓋與紹同字,相承誤用為斷繼之繼。」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契文作紉,象以刀斷絲之形,其本義當為絕。與絕古當為一字,林氏之說是也。初誼為絕,而許書訓繼者亦治之訓亂也。其始為一字,繼絕兩訓其後始分衍為二耳。契文作紉而篆文作紹者,古文衍變往往增口,許書古文遂又以為从邵聲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市沼切頁碼1027頁,第6行,第3

𢇊繼也。從糸召聲。一曰紹,緊糾也。

反切………頁碼1027頁,第7行,第1

古文紹從邵。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市沼切古音第二部頁碼2581頁,第2許惟賢1123頁,第7

𢇊𦇓也。

段注同《釋詁》。

从糸。召聲。

段注市沼切。二部。

一曰紹,緊糾也。

段注緊者,纏絲急也。糾者,三合繩也。

紹古文紹。从卪。

段注今本譌。依《玉篇》、《廣韵》、《汗𥳑》改正。

白话解释

绍,继承。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召”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绍”是牢牢纠结的意思。“綤”,这是古文写法的“紹” 字,字形采用“邵”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一個形體左像人,右像絲縷;另一個則是把人形換到右邊。絲縷可用來連繫。篆文變為從糸、召聲。從「糸」,指像絲一樣可連接;「召」表示音讀。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紹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54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1095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818頁
4說文校箋第570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512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1889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173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34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726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40頁,第15字
11標注說文第547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4503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2592頁【補遺】第17899頁
14通訓定聲第128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21頁【崇文】第4481頁
16說文句讀第1862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155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197頁,第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