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shì ㄕˋ

卷三舌部共14画
说文解字

卷三

舌部

14画

U+8213

神旨切

𦧇𦧑𦧓

舓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神旨切頁碼66頁,第3

舓以舌取食也。从舌易聲。

𦧇

異體𦧑𦧓

𦧇舓或从也。

附注段玉裁注:「也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神爾反頁碼186頁,第6行,第2

𦧇以舌取食。從舌易聲。

鍇注臣鍇曰:「易音難易之易。」

反切………頁碼186頁,第7行,第1

舓或從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神旨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345頁,第2許惟賢156頁,第1

𦧇㠯舌取食也。从舌。易聲。

段注神旨切。按旨當作紙。十六部。

舓或从也。

段注也聲古在十七部。與十六部合韵冣近。或作舐。或作狧。《漢書》。狧康及米。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孟子》「以言餂之」當作銛(銛鎖字)。餂,《說文》無;銛,《說文》又作鉆。

或作𦧇。《荀子》「伏而咶天」,咶,即舓字(俗作舐狧?)。《孟子》「是以言餂之也。」餂,《說文》無,當作銛。《方言》「銛,取也」(銛,《說文》又作鉆)俗語有「賊銛鎖」之語。[一]

舓【神旨切,音士】,或作𦧇。《荀子》「伏而咶天」,咶即舓字,《說文》訓「以舌取物也」。《方言》「銛【音忝】,取也」。《孟子》:「是以言餂之也」,餂《說文》無,當係銛之假。[一] 《孟子•盡心下》:「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趙歧注:「餂,取也」。《漢書•吳王濞傳》:「語有之曰:狧穅及米。」顏師古注:「狧,古𦧇字。𦧇,用舌食也,蓋以犬為喻也。」

舓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31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188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153頁
4說文校箋第89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84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293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50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21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439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53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90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67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2830頁【補遺】第16411頁【後編】第14814頁
14通訓定聲第2123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85頁【崇文】第737頁
16說文句讀第257頁
17章授筆記第99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653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238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