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xuèrèn

兵无血刃

拼音 bīng wú xuè rèn 怎么读

注音 ㄅㄧㄥ ㄨˊ ㄒㄩㄝˋ ㄖㄣˋ

繁体 兵無血刃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兵不血刃   兵不接刃   兵未血刃

反义词 血流成河

兵无血刃的意思

折叠展开

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出处《北史・序传・凉武昭王李暠》:“昭王以纬世之量。为群雄扬奉,兵无血刃,遂启霸业,乃修敦煌旧塞。”

用法作定语、状语;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例子制胜以谋,兵无血刃。唐·陆贽《诛李怀光后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诏》

兵无血刃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兵不血刃”。见“兵不血刃”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兵不血刃”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荀况(公元前313—前238)战国时赵人,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说本于孔子,著书数万言,主张礼治而倡“性恶”之说,韩非、李斯均为其学生。后世尊称为“荀卿”、“荀子”。有一天,荀子的弟子陈嚣问荀子说:“先生论兵,常以仁义为本。具有仁心的人是爱人的,行义的人是遵循道理的,那还用兵干甚么呢?世界上所以有战争的原因,就是为了争夺啊!”荀子回答说:“具有仁心的人自必爱人,因为他爱人,所以厌恨所爱的人被别人伤害。行义的人,自必遵循正道行事,因为他遵循正道,所以厌恨别人把正道搅乱。战争,是用来禁暴除害的,不是用来争夺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处,就有如时雨下降,没有人不欢喜的。故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都是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所以近处的人爱他们的善行,远处的人仰慕他们的德义,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敌人了。”后来“兵不血刃”被用来指尚未实际交战,即已征服了敌人;或用来比喻轻易得胜。

【书证】

  • 01.《北史・卷一○○・序传》:“昭王以纬世之量,为群雄所奉,兵无血刃,遂启霸业,乃修敦煌旧塞。”
  • 02.唐・陈子昂〈燕然军人画像铭并序〉:“则使元恶授首,群甿不孤,兵无血刃,荒戎底定,岂不在于大雄乎?”

兵无血刃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without striking a blow

兵无血刃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īng), 八部,共7画

①. 武器。 如: 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②. 战士,军队。 如: 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③.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 如: 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读音(wú), 无部,共4画

①. 没有,与“有”相对;不。 如: 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读音(xiě,xuè), 血部,共6画

㈠ 血 [ xuè ]

①.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 如: 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②.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 如: 血统。血缘。

③. 喻刚强热烈。 如: 血性。血气方刚。

㈡ 血 [ xiě ]

①.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读音(rèn), 刀部,共3画

①. 刀的锋利部分。 如: 刀刃儿。刃口。

②. 刀。 如: 利刃。白刃。

③. 用刀杀。 如: 与人刃我,宁自刃。手刃亲仇。

兵无血刃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